秦昭默默地站在中間觀看著戰況,看著下麵那些士兵的作戰情況,心裏頭分析著戰陣是否還有缺失不足之處,有些變化是不是根本就不需要。
一邊秦平義他們卻是看得熱血沸騰,對秦昭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一般情況下,邊軍對上狄戎,往往需要三倍以上的兵力優勢,才能夠勉強守得住,一方麵是雙方的素質問題,另一方麵,也是作戰方式問題,邊軍絕大部分都是步兵,而狄戎人卻是習慣了馬上作戰,他們行動如風,若真是叫他們的騎兵衝入了戰陣,那簡直是個天大的災難。
攻打城池更是麻煩,狄戎人總是驅趕大量的奴隸在前,那些奴隸其實多半不是什麼邊民,畢竟老實說,因為狄戎人在邊城這邊跟中原已經拉鋸式作戰了數百年,邊城這邊的百姓常常受到侵害。
有點辦法的都要想辦法內遷,隻是問題是邊城這邊適合耕種的地方不多,一些百姓不得不半耕半牧,這就離不開草場,因此,不得不居住在距離邊境不算遠的地方。另外就是因為邊民住得分散,又要麵臨狄戎侵襲的問題,因此,這邊田稅徭役什麼的幾乎沒有,做這些的都是軍戶。因此,自然有一些百姓為了躲避田稅徭役什麼的,不願意離開。不過這些百姓多半比較警醒,一般聽到了什麼風吹草動,就會想辦法躲起來,就算是丟掉一些財物牲畜,總比丟了性命強。
而狄戎人的奴隸一般是他們的同族或者是西域那邊的國民。狄戎人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草原上生活的也不光是狄戎人,還有一些生活在夾縫裏的民族部落,比如說也胡族,西羌族等等。
草原各個部落之間往往為了爭奪草場水源等等,互相之間發生爭鬥,輸了的就會淪為勝利者的奴隸,而西域諸國也同樣保守狄戎的侵害,西域有小國產良馬,產精鐵等,這些都是狄戎人重要的戰略物資,因此,跟狄戎人之間也常有戰事,不過,輸的多半是那些西域小國,他們那裏的國民被狄戎人俘獲了,若是有什麼特殊才能,比如說鐵匠木匠之類的工匠還好,其他的,也就隻能淪為炮灰奴隸了。
狄戎人若是攻打邊城的話,這些俘虜奴隸便被驅趕到第一線,拿著簡陋的木棍之類的武器,背負著泥土或者是推著攻城器械什麼的衝在最前麵,若是能夠僥幸活命,還能夠立下一些功勞的話,也有希望獲得自由,加入到他們所在的部落中去。
因為這些,即便是攻城,邊軍能占到的便宜也不多,那些狄戎人素來卑鄙無恥,他們會將箭支武器在糞便裏麵浸泡,甚至會有簡單的投石機,將死去的牛羊奴隸的屍體扔進城裏,好幾次都引發了小規模的瘟疫,前朝的時候,甚至因為邊城瘟疫流行,以至於當時的守將,為了阻止瘟疫傳出去,直接放火燒城,若不是當時狄戎人也自作自受,染上了瘟疫,不得不退兵,當時就叫這些得逞的狄戎人破關而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