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行路難 第二十四章 初步了解(1 / 2)

秦昭坐在自個的營帳中,翻看著營中的一些文書,對營中的人物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手下兩個旅帥,兩人一個叫賀愷,是西北一個小家族出身,另一個叫做蔡曆,卻是蔡家的旁支庶子,得到的家族支持並不多,十多年了,也不過是坐到了旅帥之位,這輩子隻怕頂多止步於偏將之位了。

至於那些隊正伍長,秦昭也都知道了各自的名字,但是卻對他們的為人並不了解,不過,秦昭一時間並沒有召集這些軍官的意思,他頭一天到,這幫人算不上配合,他琢磨著,先要晾一晾他們再說。

按理,秦昭到了自個營中,也該去拜會一下自個的直屬上司,不過,這會兒時間已經不早,他上頭那位偏將人也不在營中,貿然找人家家裏去也有些不禮貌,因此,秦昭隻是命人送上了名帖,等到第二天再過去。

秦昭記憶裏極好,沒多久,就將這一營中近二百人的名字都記了下來,隻是名字跟人暫時還對不上,秦昭翻看其他文書的時候,幾個被派出去打聽消息的親兵回來了,隨著他們的稟報,秦昭對自個這一營也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一營之所以在趙宏輝這邊是個燙手山芋,追根溯源還得到這一營的前前任校尉,當時那個校尉是寒門出身,雖說頗有勇力,卻有些憤世嫉俗,那個校尉頗有史書上那等名將之風,與屬下士兵同甘共苦,真正將手下士兵當做手足一般,極為愛護。

也是因為那個校尉,他能夠做到校尉的位置,卻也頗有幾分本事,不知道從哪兒得了幾卷兵書,其中便有一些練兵之法,通過這粗淺的練兵之法,他領著營中一幹屬下,立下了不少戰功,因此,營中眾多將士,對這位長官心服口服。

結果,那個校尉後來卻是在狄戎攻城的時候,中了流矢,他倒是奮勇,當時將箭杆折斷,繼續堅守城牆,結果當晚就發了高燒,最後不治身亡。

這樣一個跟麾下同甘共苦,愛兵如子的校尉,這一營的士兵自然對他念念不忘,偏偏後來來的那個校尉也是個關係戶,空降到這邊之後,本來以為這些士兵就該對自個言聽計從,偏偏這些人還懷念之前那一位,而那位了,又是個誌大才疏的,他想要證明自個如何了得。

結果,卻是貪功冒進,自個差點將自個性命給填了進去,還連累了下麵的人,本來按照應有的戰功,這一營的將士算起來,也該有不少賞錢甚至能在邊城這邊的屯田中獲得一定的田產了,結果被他那麼一折騰,算是全泡了湯。

兩個校尉一對比,傻子也知道誰好誰壞,這些人頗為勇武,作戰一向英勇,因此,不是沒人眼饞,隻是他們這些人卻是很快變成了衛中有名的刺頭,原本趙宏輝認命了自個一個心腹代行校尉之職,結果最終終究跟這些人鬧得不可開交,那個校尉幾乎要氣得殺人,最終終於待不下去,灰頭土臉的走了,然後這邊便變成了三不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