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為衛大小姐本人,她的生活遠沒有外人想象中那麼風光無匹。
當年梁侯府嫡次女梁氏入府,三年無出,第三年頂不住壓力給自己的兩個陪嫁丫頭開臉做了通房,隻等生下孩子便提為姨娘,隻可惜兩個肚子都不爭氣,仍然無出。第四年長公主心疼兒子子嗣艱難,將自小養在身邊的身邊簡嬤嬤的女兒簡氏給了兒子做了通房,次年即誕下一女抬為姨娘。自此之後,衛侯的妻妾們就跟打通了經絡一樣三年間生下了三子兩女。長公主自此認為衛大小姐有福氣,抱來養在膝下,親自撫育,對簡氏也是多有照顧。隻可惜簡氏之後再無喜訊。四年後又有了好消息,卻是難產而亡。
而長公主因早年心傷長子早逝,一直身體不太好,精力不夠。於是就把她身邊的張嬤嬤並幾個小丫鬟給了她。後來長公主病情不斷反複,幾年後奉太後恩旨前往京郊皇家溫泉行宮療養,衛大小姐便被送回生母身邊,留在了府裏。長公主出京後,幾年沒有喜訊的簡氏再有了好消息,卻在生產的時候難產而亡。幾個月後張嬤嬤就在花園摔了腿告老歸了家,當家的侯爺夫人、衛大小姐嫡母梁氏便另指了一個府中的老嬤嬤陳嬤嬤過去。
陳嬤嬤原是前朝一個大姓家族的家生子,自小作為管事嬤嬤培養起來的。隻是因為品行不好犯了錯被發賣了,後來幾經輾轉,在衛侯府冊立之初就進了衛侯府,算是侯府的老人了。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少,尤其品性有暇,看看她教出的自己的心比天高的兒女就知道。挑出她來衛夫人梁氏沒少費心思。
幾歲的小孩子根本分不清好壞對錯,就像是一張白紙等人隨意塗鴉。於是三年後長公主回府,大孫女衛大小姐的品行教養就給了她一個大大的驚喜。
長公主還是惦記著這個孫女的,起初倒還是有耐心好好調教。隻是這邊再耐心掰正,架不住那邊還有一個陳嬤嬤上躥下跳的慫恿,當家主母這邊又護著,長公主隻覺得陳嬤嬤有些心思不善卻也沒發現人家什麼把柄。最後見實在掰不回來,後邊還有許多小的分了心思,就對這個孫女灰了心,索性扔給梁氏,自己撒手了。隻是她畢竟是自己的頭一個孫女,人小又是庶出,怕下邊人糊弄她,時不時便命人敲打著。
於是衛大小姐的受寵之名更盛。起初隻是議論她受寵,漸漸便有些謠言,指她驕縱無禮不受教。長公主深居簡出,當家事宜一應早已交給主母梁氏。而梁氏呢?隻當不知道這些風言風語,左右也不會有人當麵跟她說。衛侯忙於朝事,與同僚筵席推杯換盞時也隻會說些朝政時事,風花雪月,對這些小事就更不會理會了。
無人分說,便是縱容。
於是到衛大小姐10歲快要及笄要開始相看了的時候,外麵的名聲基本也已經敗得差不多了。但凡京中數得上的人家都不會給家中嫡子說一個庶女,而庶子呢,當家主母更不會給說一個身家高貴幼時就以驕縱無禮不敬嫡母等等揚名的庶女來給自己添堵了。而想要攀附的,衛大小姐也不過在長公主跟前有幾分顏麵,素來未聽說過她在侯府當家人跟前有多得寵,人家要攀附,侯府正經的嫡出小姐也還有幾位呢,哪怕是庶出的,名聲也比她好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