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昂斯騰·馬丁紐斯·比昂鬆比昂斯騰·馬丁紐斯·比昂鬆(1832~1910),挪威作家、社會活動家。1832年12月8日生於挪威北部一個鄉村牧師家庭,1910年4月26日於法國巴黎逝世。1850年,比昂鬆赴克裏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1852年就讀於皇家弗裏德裏克大學。1855年後在《每日晨報》和《晚報》任文學戲劇評論員和編輯。1857年接替易卜生任挪威第二大城市卑爾根國家劇院編導。1865~1867年主持克裏斯蒂安尼亞劇院。1870~1872年創辦劇院。190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比昂鬆一生為爭取民族獨立、發展挪威文化、擺脫異國束縛和統治進行鬥爭。晚年支持芬蘭反對沙俄侵略,積極參加反對戰爭、爭取和平的運動。

比昂鬆在文學方麵涉獵很廣,作品有小說、詩歌和戲劇。主要文學成就是戲劇,共寫了21部劇本。

比昂鬆的劇作觸及時弊,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自私、虛偽、貪婪等醜惡現象,不過其結局往往都是矛盾得到和解,具有改良主義色彩。

國籍:挪威獲獎時間:1903年獲獎作品:《挑戰的手套》獲獎理由:“他以詩人鮮活的靈感和難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寫得雍容、華麗而又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