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千金市駿骨明身世夜月返芳魂一殯出雙棺懺業冤春風回舊夢(4)(1 / 2)

話說驚寰在若愚家住了三四天,神智方才清爽,隻鬧著要回家,卻被若愚夫人像哄小孩似的哄著,不許他走,而且便是偷著跑出,也被看門的人擋回,隻急得他整天哭鬧。過了十幾日,若愚夫人見實在關不住,便和若愚商量,送他回了家。驚寰一進家門,見停著兩口棺材,才知新婦也已逝去,自念兩妻盡死,己尚獨生,真是百身莫贖,恨不得叫來天地鬼神,問問他們,何以單單扼我至此。這一場痛哭,直有淚溢江河,恨填宇宙之勢,暈而複蘇者好幾次,被若愚勸住。又另雇了兩個仆人,輪班看守驚寰。過一日,便有新婦的母親到家,在棺前哭了一陣,又見院中停有兩棺,問知底細,幾乎鬧起風波。幸虧若愚夫人從中調解,才得平息。若愚為要懺悔自己的罪惡,便要自掏腰包,給新婦和如蓮兩人合出一個大殯。新婦的母親硬堅持著,非要給自己女兒單出大殯不可。後來費了許多唇舌,才說得她應允,便定了九月十九日,雙駕一齊發引。若愚約集親友,籌備得非常周密,不怕花錢,隻求闊綽。到了日期,若愚隻教驚寰坐馬車送殯,不許在路上行走,又派許多人衛護著,殯儀好生壯闊。路上看的人,人山人海。大家見殯中有兩個棺材,兩副銘旌,影亭裏又供著兩個少女的影像,都大為驚疑。便有好事的混加揣測,說這陸家的妻妾,素常感情深厚,大太太得病身故,姨太太誓不獨生,也跟著絕粒而死。這些謠言,一傳十,十傳百,傳揚出去,立刻大家都知道了,全當作事實,竟而成了一段美談,也不必細表。

出殯三天以後,若愚見驚寰久居家中,終日睹物思情,煩惱哭泣,知道便是他不出毛病,家居也是不妥。忽然想起個主意,便出自己的名,向江西驚寰的父親處去了一封電報,述說新婦已死,驚寰家居懊喪,身體日弱,醫生勸去轉地療養,驚寰原隻中學畢業,因為本地沒有好大學,尚未深造,如今趁這機會可送他到日本去,一半治病,一半求學,如蒙姑丈允許,自己可以擔任送去雲雲。過幾天接了回電,驚寰的父親對若愚的計劃,竟非常同意,請若愚瞧著辦理。若愚便拿著電報,給老太太看了,老太太雖不願兒子遠離膝下,但又怕他在家裏出了意外,希望出外去可以開闊胸懷,隻得忍痛立允。至於驚寰,此際已是萬念灰冷,隻求速死,在家出外,全不關心,隻由若愚隨意擺布。

若愚把家事安置略妥,就辭了姑母,別了夫人,帶著驚寰直赴日本去了。到日本住在東京,白天請教師給他補習日文,夜裏便領他出去各處遊逛。驚寰初到異方,觸目生趣,胸懷漸漸開展,不由把尋死的心就淡了許多。過了三個多月,日文已頗有程度,適值年假將完,若愚就替他在一個高等專門學校報了名,考試居然被取,從此入學讀書。若愚見他已神智如常,不必自己再為陪伴,又過了些日,就托了兩個留日的朋友照應驚寰,又諄囑了許多話,才自乘輪船回津。

趕到天津,恰值仲春二月,便先到了陸家,見著姑母,報告驚寰在外平安,才自回到自己家裏。夫妻見麵,若愚夫人給丈夫置酒接風,歡飲中間,提起陸家的事,夫婦都不勝淒慘。若愚歎道:“天下事居然這樣巧,不能說不是孽冤。兩個絕代的女子,雖都死在驚寰身上,可是間接全死在我手裏。而且我和驚寰,都是以前走了錯路,到後來明白時,卻都已晚了,連個改悔的機會都抓不著。我一向的主意,是寧害了如蓮,必須救驚寰的太太,哪知驚寰的太太沒救成,倒斷送了自己的胞妹。原來一片好心,想不到落這樣結果,我到死也不能心安了。”夫人搵淚道:“不談這些吧。論起如蓮的死,我也有一半功勞。我心裏好受麼?不過咱們沒生心害人,問心無愧,也就罷了。”若愚這時想起如蓮臨死向自己叫哥哥的情形,十分慘傷,便低頭不語。夫人又道:“明天是清明,你回來還沒祭祖先,索性咱明天出郊掃墓,就帶便祭祭如蓮和表弟婦的墳。”若愚答應。

到次日午飯後,便派人雇了輛馬車,到西鄉去掃墓。又帶著些花圈祭品,夫妻坐著車,才走到西馬路,忽見街上人都塞滿,擁擠不動,馬車隻得在人群中奪路而行。猛然又聽眾人齊聲喊:“好。”若愚抬頭一看,原來是過紅差,軍警作隊走過,後麵綁著兩個犯人,正在鬼叫著唱。若愚見頭前走的犯人,才想起這犯人是與自己同過患難的羅九。暗想這人並非甚壞,怎犯了死罪?又轉想他必是揮霍過度,窮了不守本分,走近路去搶劫,竟把性命送掉。人為財死,果然不錯。不禁暗歎錢真是好東西,有者能生,無者即死。看起來自己雖然富厚,也經不住揮霍,日後該把家財整理整理,不可像以先的不事生產了。想著紅差已經過去,行人盡散,馬車走起來,瞬息出了西關。

路上雖是黃土漫天,卻不斷的見著紅桃綠柳,點綴出幾分春色。到了何氏祖塋,祭掃已畢,因陸家塋地相離不遠,便教馬車跟著,夫婦自走了去。到了陸家塋地,走進去,見前後兩座新墳,巋然對峙,眼見便是兩個薄命人埋骨之所。當初一個是深閨弱女,翠繞珠圍,一個是北裏名姬,花嬌柳媚,如今都剩了一抔黃土,三尺孤墳。在這無人荒境中,聽那蕭蕭的白楊作語,更不知棺中白骨,已朽到什麼程度,真是餘情猶在人心,玉體已歸塵土,夫婦倆不由都淒然下淚。那如蓮的墳,是埋在祖墳圈起後的土地上,驚寰夫人卻埋在二門以外驚寰的正穴裏,預備將來和驚寰拚骨同穴。若愚夫婦為要在如蓮墳上多流連一會,便先到驚寰夫人墳前祭了。若愚夫人跪著默禱了一會,站起來,把一個花圈放在墳頭,才同踏著茸茸細草,走到塋地後麵。見如蓮的墳孤立在風中,雖是隔年新墳,也自生了纖草。墳前立著小碑一塊,上刻著“陸氏薄命妾何如蓮之墓”,碑旁生著一小株桃花,枝幹極細,隨風搖擺,隻一條橫出的細枝上,綴著四五朵桃花,開得寂寂寞寞的紅,一陣風來,便刮落幾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