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2章 立都計劃(2 / 2)

“那你覺得哪兒合適?”

“江東而言,不如遷居太湖之西的陽羨,再割丹陽、會稽增補。”虞翻著,取出一卷紙,攤在孫策麵前。紙有地圖,勾畫甚明明白,孫策一看,不禁啞然失笑,指指虞翻。“虞仲翔,沒想到你也是這樣的俗人,我高看你了。”

虞翻嘿嘿一笑。“公私兩便,何樂而不為?”

孫策點點頭。“你倒是誠實,那看吧,在陽羨立國有什麼好處。”

虞翻指著圖,詳加解。陽羨在太湖之西,地勢要吳縣高不少,經過這兩年的水利整頓,陽羨與曲阿、毗陵之間新增大量良田,可以安置新遷入的人口,不會與舊有土著產生矛盾。由陽羨向西,有溧江直通蕪湖,進入長江。向南過烏程,直抵錢唐,水陸兩便。如果將會稽也劃入轄區,三百裏以內,可以將江東的精華盡收囊,的確要偏居太湖之東的吳縣要強很多。

從私心來,孫策建國江東,將會稽劃入京畿,對會稽來既有虛譽,又有實利。這一點無可厚非。兔子不吃窩邊草,從古至今,但凡有點腦子的君主都知道對京畿之民施恩,誰也不想自己身邊出事。吳會一體,卻又互不順眼太久,會稽缺然不能看著吳郡人盡享恩澤,自己卻不能沾光。作為會稽人,虞翻又不是聖人,自然要考慮這個因素。算他不,其他人也會要求他向孫策建議。

如果承認虞翻對大形勢的分析成立,這個方案的確值得考慮。甚至可以,這個方案其實立都建鄴更有優勢。但這畢竟是偏安之策,從來不是孫策的首選。吳縣也好,陽羨也罷,都離原太遠。

可是當前的形勢而言,似乎也找不到一個完美的立都之地。兩麵受敵,他既要控製荊州,又要控製豫州,沒有一個位置能夠兼顧。勉強言之,進則以汝南最適合,退則以陽羨最穩妥。

江東的地形適合太平盛世,可以快速發展經濟,卻不適合『亂』世,防守起來實在太吃虧。

孫策反複考慮了很久,最後對虞翻道:“你來得正好,我們正準備討論益州方略,你一起參加,到時候把這個方案一起提出來討論,看看子綱先生他們有什麼看法。”

“喏。”虞翻連聲答應。他看得出來,孫策對他的建議不反感,已經傾向於接受。這件事牽涉太廣,他也沒指望孫策立刻答應。如果真是這樣,他反倒會擔心,覺得孫策未免失乎草率。

“江東秋收結束了?收成如何?”

“基本結束,郡計的結果還沒出來,我已經通知顧雍、蔡瑁、甘琰,讓他們收到計結果後不要急著公布,先送到我這兒來,統一口徑。屯田是我直接負責的,從已知結果來看,今年收成不錯,屯田已經實現收支平衡,明年可以收獲了。”

“這麼快?”孫策又驚又喜。

虞翻難得地『露』出讚賞的笑容。“將軍,我也沒想到這麼快,這要歸功於兩個人:一個是黃大匠,木學堂製作的機械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效率數倍於前;二是袁都尉,他在水利方麵的造詣無人能及,堪稱大家。有此二人,屯田、水利齊頭並進,至少可以少省三分之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