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 臨陣換將(2 / 2)

郭嘉搖搖手,不以為然。“潁川本是四戰之地,民風剽悍,即使是張子房那樣的世家子弟也有任俠之風。不過本朝崇尚儒學,世家大多棄武從文,像祭弟孫(祭遵)、李元禮(李膺)那樣的名將已成絕響,就算掌兵也不過是淳於仲簡(淳於瓊)那樣的庸將。荀衍比淳於仲簡強一點,但也不會強到哪兒去,能和蔣義渠相當就算不錯了,不足為慮。”

孫策覺得郭嘉所言有理。在他印象中,荀衍的確在曹操時代掌過兵,而且位置很重要,守鄴城,都督河北軍事,還打敗過高幹。除此之外,他就沒什麼值得稱道的戰績了。棄武從文並不僅僅是潁川饒選擇,東漢崇尚儒學,以經取士,對周邊遊牧民族又采取懷柔政策,征戰立功的機會不多,很多將門都選擇了治學,即使是涼州三明那樣的名將也是卷不離手,更別文風興盛的潁川。徐庶一個寒門單家子弟,年輕時候做遊俠,殺人複仇,還有張良遺風,成年之後也折節讀書,以儒生自居,正是這種社會風氣的體現。

“收麥在即,我們需要時間,將麹義擋在潁水以西就校反正著急的是他們,不是我們。”郭嘉很從容,揮揮手。“我那從父一心想讓汝潁係領兵,我們不妨助他一臂之力。汝潁係和冀州係勢均力敵,對我們來是好事。穩住兗州戰場,拖住袁紹的主力,沈子正、太史子義的壓力也會一點。等他們得手了,袁紹一慌,不定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郭嘉搖著羽扇,嘴角挑著得意的笑容。“將軍,袁紹一死,下可就真的大亂了,我們不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袁紹打倒了,卻便宜了別人。”他歎息道:“這年頭好人少,壞人多啊,都想等著撿便宜,不能不防。”

孫策欣然同意。“既然如此,不如讓董襲去臨潁,再增兵隱強,紮緊籬笆,免得惡犬入境。”

“不僅如此,還應該派一部分戰船進駐黃陵陂,守住汝南門戶。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損失越,我們越能沉得住氣,和他們耗到底,等他們露出破綻。”

孫策點頭,對諸葛亮和陸議道:“孔明,伯言,記住祭酒的這句話。不管到什麼時候,這都是千金不易之理。縱有雄兵百萬,鐵騎千群,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一樣無濟於事。”到這裏,他特地多看了諸葛亮一眼。諸葛亮幾次北伐都是因為糧食不濟,功敗垂成。現在他的命運改變了,希望他不會重蹈覆轍。

諸葛亮被孫策看得莫名其妙,還以為孫策責備他剛才與龐山民話,卻不好分辨,隻好低著頭,一聲不吭。孫策見狀,也有點啼笑皆非,隻好將此事擱在一邊,先讓諸葛亮安排人去傳董襲,再讓他把龐山民身上的潁川太守印綬取來。諸葛亮應了一聲,轉身出帳去了。

“將軍知道龐府君與孔明姊姊的事了?”郭嘉湊到孫策麵前,八卦之火在眼中熊熊燃燒。

“略有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