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8章 欲擒故縱(1 / 2)

孫策正與徐嶽閑談,闞澤、趙嬰陪坐。

徐嶽衣食無憂,一心研究學問,過得安閑自在。有了嚴畯、闞澤之後,他更加開心,平時研究研究算學,閑來與他們聊聊,交流一下思路,探討一下方向。嚴畯寫過《潮水論》,可他之前的主要興趣並不在這些雜學,而是儒學,和徐嶽這種算學大師討論問題有點勉強,不過他年輕,肯下功夫,做一個助手還是合格的。闞澤算學基礎比嚴畯強,但和徐嶽很談得來,亦師亦友。趙嬰雖然年輕,卻頗有賦,徐嶽對他非常重視,收為入室弟子,傾囊相授。

諸葛亮來了之後,和徐嶽聊過兩次,他的聰明讓徐嶽驚為人,徐嶽也想將諸葛亮收入門下,可惜卻被諸葛亮婉拒了。

“將軍,此子聰明過人,能舉一反三,如果現在為學,將來成就必然在我之上。隻是他幼年失怙,兄長又遠行,家中隻有兩個姊姊照應,未免心急了些。如果將軍允諾其前程,將其攬至平輿,從我學習數載,必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將軍不用擔心錢糧,我一家五口,根本吃不完那多麼糧食,足以供他姊弟四人。過上兩年,他那兩個姊姊出嫁了,也就是他們兄弟二人而已……”

看著苦口婆心的徐嶽,孫策不知道該怎麼向他解釋。雖然他還沒有和諸葛亮見麵,但他猜測諸葛亮拒絕徐嶽的邀請不是因為生活問題,而是誌向問題。他對於吉過,要修入世道,他的目標不是求學問道的學者,而是統禦百官、治理萬民的大臣。

“大師,這個我真沒辦法答應你,不是我舍不得俸祿,而是人各有誌,不能強求。孔明才高,但他不是一個甘心在書齋裏做學問的人。少年嘛,總會喜歡做夢,出將入相,治國平下之類,你懂的。”

“我懂,我懂。”徐嶽哈哈笑道:“學而優則仕嘛,我年輕時也這麼想過,隻是報效無門,後來蒙劉師看中,引我入了算學之門,本來想等他舉存,也能在太史署做個吏,沒曾到……”想起先師劉洪顛沛的一生,徐嶽歎了一口氣,神情黯然。“若他能多活幾年,遇到將軍,也許能做出更多的成就。”

“斯人已逝,愐懷他的最好辦法就是將他的學術成果整理出來,傳諸後世。百年之後,未必有人記得他做過什麼官,但一定會有人記得他的七曜術,記得他的正負數珠算。”孫策轉頭看著闞澤和趙嬰。“你們有這樣名師教導,又有劉會稽留下的學術基礎,更要潛心向學,做出更大的成就,才能不負光陰。”

闞澤、趙嬰躬身施禮。“謹如將軍令。”

孫策知道闞澤,更知道趙嬰,他後來會改名趙爽,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證明勾股定理的數學家。中國人早就知道勾三股四弦五的現象,但真正把這個當成一個定理,並用數學方法予以證明,趙爽是第一人。很可惜,當代人並沒有認識到這一步的意義,也沒有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勾股定理的證明並沒有將中國數學引入數理邏輯的境界,隻是作為一個實用技術在用。

他來到這個世界,當然不會浪費這樣的機會。闞澤能達到什麼樣的成就,他不太清楚,但趙爽卻足以繼承徐嶽的衣缽,將華夏數學提升一個境界。有了這樣的數學才,諸葛亮就不需要了,還是讓他從政去吧。上次張仲景來平輿防疫時過,南陽本草堂有一個胡醫,通曉西域數學,他已經答應回去讓他把西域的數學著作翻譯出來,供徐嶽等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