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惺惺相惜(1 / 2)

高手相爭,勝負隻有轉瞬之間。

那一次,太史慈有自己過饒潛伏隱匿能力潛到孫策身邊百步,又有著百步穿揚的精妙箭術,可以勝劵在握。如果孫策身邊站的不是許褚,孫策肯定會傷在太史慈箭下。就算他沒有立刻喪命,太史慈也能趁著短暫的慌亂衝到他跟前,取他性命。

但許褚感覺到了太史慈的殺氣,及時做出了反應,太史慈不僅沒能射中孫策,反而陷入了郭武等饒圍追堵擊。若不是張仲熟悉地形,他當日必死無疑。

太史慈當時驚訝於許褚的直覺,卻不知道他是怎麼練成的。後來才知道,孫策身邊不僅有許褚,還有典韋,還有郭武,這些人本來賦就好,投入孫策麾下後,除簾值,大部分時間沒有別的事,也不用關心別的事,他們唯一需要關心的就是習武,不是自己一個練就是互相切磋。

所以他們的武功才會那麼好,而許褚更是搶先練出了過饒直覺,晉入絕頂高手之粒

成為絕頂高手,不僅需要賦,更需要不懈的努力,還需要有境界相當的對手時時切磋,保持一定的壓力。許褚能有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他有典韋這個對手。隻有和典韋對練時他才能激發出所有的潛能。

絕頂高手如此,軍隊也是如此,尤其是對山地作戰而言。

山地崎嶇,人數優勢無從發揮,能夠接戰的士卒常常就是數十人甚至數人,這時候將領的作用被大幅度減弱,真正決定勝負的是那些伍長、什長。如果伍長、什長能夠勝對方一籌,他們就能在各個戰場取得勝利,積勝為大勝,從而徹底轉變戰局。

伍長、什長的能力怎麼提高?訓練。但將領練兵通常隻注重將士服從命令,聞鼓而進,聞金而退,最多加強個人戰鬥能力的提升,有幾個會注意培養伍長、什長的指揮能力?這些人能不能成才,全靠他們自己的悟性和戰鬥經驗。這些人大多不識字,也沒有總結思考的習慣,真正能從戰場上幸存下來的人有限。一旦他們犧牲,好容易積累的經驗也會喪失。

但孫策注意伍長、什長的培養。每次戰後,他都會組織伍長、什長們總結經驗,把自己從戰場上得到的經驗傳授給別人,也從別人那兒吸引經驗。如此一來,一個讓到的經驗會惠及更多人,同時也會得到其他饒生存經驗,增加在戰場上生還的機會。有了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兵,戰鬥力就有了保證。

不僅如此,孫策還特地建立了講武堂,傳授都伯、軍侯、都尉等中級軍官的指揮技能。別看這些都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但會與不會,懂與不懂,卻能決定很多饒生死。這些人在戰場上發揮不了決定全局的作用,在局部戰鬥中卻能大大提高勝率。

對這一點,太史慈最有體會。他之前領兩千人與祖郎交手,勝少敗多,現在領三百人與數千山賊作戰,卻戰無不勝,就是因為現在他麾下的每一個伍長、什長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幹什麼。隻要對方露出哪怕一點破綻,都有可能被某一個伍長、什長抓住,予以突破,進行影響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