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分歧(2 / 2)

“令君是不是越來越覺得和孫策是知音,堪當神交?”劉巴調侃道。

荀彧笑了起來,心情莫名的大好,打趣道:“你不是我邯鄲學步嘛?既然已經學了,多學一步又何妨。這個技術我也用,早一用,就能早一趕上他,就算趕不上,也不會被他落下太遠。”

劉巴搖搖頭。“恐怕這次你還真學不了。”

“為何?”

“長安不缺讀書人,缺的是黃承彥父女那樣的讀書人。從南陽木學堂回來的那些人水平都有限,做做事還行,讓他們寫文章,傳播經驗,恐怕什麼也不出來。各作坊敝帚自珍,是不會把經驗外傳的。少府的技術他們倒是想要,可是你舍得給麼?”

荀彧臉上的笑容漸漸散去,幽幽地一聲歎息。這麼好的技術,難道隻看著孫策用?他瞅瞅劉巴,忽然靈機一動。

“子初,你也做一篇文章吧。以你的文筆,一定不會弱於盛憲。”

劉巴眼神警惕。“做什麼文章?”

“你精通經濟,可以寫寫通經致用、經國濟世嘛。”

“不寫。”劉巴一甩袖子,起身就走,走到門口又停住,轉身看著荀彧。“你不如走得更遠一點,寫法家的富國強兵吧。我想這可能才是你現在最想要的。”著,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荀彧揚起手,想叫住劉巴,話到嘴邊,他又咽了回去。他聽得出劉巴的意思,劉巴不讚成他的做法,覺得他走得太遠了,又要走回法家的老路上去了。他對此早有準備,隻是沒想到劉巴的反應會這麼強烈。他原本以為劉巴能夠理解他的呢。

看來子研習荀氏學的事要暫時緩一緩了,荀子教出了兩個法家弟子,荀氏學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法家,而法家是儒門的死敵,讀儒家經典的人可以研習老子,可以研習莊子,甚至可以研究墨家學,唯獨不能沾染法家學,否則便有文法吏的嫌疑。

荀彧想了想,突然靈機一動,嘴角露出一絲淺笑。“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這件事,非曹孟德不可。”他鋪開一張紙,打開硯盒,放進兩粒墨,注了兩滴水,捏起研子,慢慢研起墨來,一邊研墨一邊打著腹稿。待墨研濃,他提起筆,一筆一劃地寫了起來。他寫得不快,但是幾乎沒有停頓,一行行文字從筆下流淌而出,整篇文章一氣嗬成。

他將寫好的文章放在一旁,又寫了一封書信,這封信寫得比那篇文章難,他不時的停下來思考,有時候還要抹掉一兩行,費了大半時間才寫好,又仔細修改了一遍,再謄寫清楚,連那篇文章一起收在一隻青囊中,細麻繩紮好口,用封泥封上,趁著封泥未幹蓋上了自己的私印。

一切準備妥當,荀彧抬起頭,東方微亮,一縷陽光越過牆頭,照了進來,落在書案上。荀彧眯著眼睛,看著陽光,一時出神,半晌才驚醒過來,陽光已經消失。他匆匆起身出門,走下台階,仰頭而望。

空依舊烏雲籠罩,隻是中間多了一條縫隙,被朝陽照得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