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五年生人,十八。”
孫策點點頭。“那我癡長一歲。沈君,我為你介紹幾個同齡英俊。”他叫過楊修、馬超。“這位是弘家楊家的子弟,司徒楊公的嫡子,楊修楊德祖,文章寫得非常好。這位是扶風馬家子弟,馬超馬孟起,伏波將軍後人,武功一流。他們都與我同年,熹平四年生人,以後可以多親近親近。”
沈友看了看陸康,心中狐疑。孫策這是什麼意思?他在吳郡號稱三妙,孫策一下子拉出兩個人來,一個文章寫得非常好,一個武功一流,這是要挑戰嗎?
陸康也有點不高興。他好心向孫策推薦人才,孫策這麼做,等於不給他麵子。
“將軍,你這是……”
孫策笑著擺擺手,示意陸康不要著急。“沈君別誤會啊,我並無他意。陸公是我敬佩的人,他能推薦沈君來見,是我的榮幸。實話,我也是吳郡人,平時沒少被他們欺負,早就想報仇了,隻是自己沒這本事。今日想請沈君一展才學,幫我教訓教訓他們,讓他知道我們吳越之地也是有人才的。”
沈友將信將疑。這應該是孫策的麵試。不過吳越之地不為人重視也是事實,這兩人一個出自四世三公的弘家楊家,一個出自世代貴勳的扶風馬家,看不起吳越人也不奇怪。孫策是武夫,最多能和馬超較量武藝,和楊修比文才肯定要吃虧。身為吳郡人,他當仁不讓,必須為吳越正名。
沈友向楊修拱手施禮。“請指教。”
楊修很鬱悶。前幾剛剛被孫策大庭廣眾之下嘲諷沒文化,今又被孫策推出來當刀使,這些吳郡人怎麼這麼討厭?既然如此,那就別怪我不客氣,讓你們這些蠻夷看看究竟是誰沒文化。
“不敢,請指教。”
“楊君第一次來吳郡嗎?”
“第一次來。”
“對我吳地風光感覺如何,可有詩興?”
楊修傲然一笑,伸手相邀。“詩睦,何不作賦?沈君,艙中帶有上好的南陽紙筆,不如我們各自作賦一篇,以助雅興。”
“恭敬不如從命。”沈友欣然應戰。“楊君請。”
“沈君請。”
孫策正中下懷,立刻派人鋪上坐席、案幾,備好筆墨紙硯,楊修和沈友入座,互相看了一眼,提筆就寫。龐統、向朗等人紛紛圍了過去,蔣幹也想過去,卻被孫策拉住了。
“子翼,你別隻顧著看熱鬧,等他們比完了,你也露一手。”
“我?”蔣幹很驚訝。“我比什麼啊?”
孫策看著陸康,笑道:“陸公,這沈子正口才也不錯吧?”
陸康苦笑。“將軍,你這是何苦呢,一見麵就搞得劍拔弩張的……”
孫策揚揚眉,反問道:“陸公,我躲得掉嗎?”
陸康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孫策的意思。他點零頭,深有同福“得也是,你想躲也躲不掉,倒不如主動迎戰。”他又看看孫策,心中不安。“將軍這是有備而來啊?”
孫策笑笑。“陸公,多算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