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勳笑了。“這的確是個辦法。子美,你這一計用得好,用得好啊。這讀書人就是讀書人,心眼兒就是多,不像我們這些武夫隻知道拿刀砍人。”
黃猗笑道:“將軍有勇,我有謀,隻要你我齊心協力,孫策能奈我何?”
“沒錯,沒錯。”劉勳拱拱手。“子美,這筆墨的事,就交給你了。”
“願為將軍效犬馬之勞。”
——
峴山,郭嘉與荀攸並肩而立,看著東側銀帶般蜿蜒流淌的漢水,一時出神。
雖然都是潁川人,但他們之前都不知名,互相之間的了解也不多。郭嘉直到投孫策後才聽荀攸的名字,而荀攸也差不多,看到郭嘉在孫策麾下受到重用才意識到這是個高手,但他們還是沒有交流過,直到郭嘉從汝南趕來。
兩人一見如故,幾句話一,就知道對方的底細,頓時有了惺惺之意。接邊幾,兩人暢談下大勢。荀攸話不多,大部分時間聽郭嘉,但偶爾一兩句卻能命中要害,讓郭嘉大有知音之福
分別在即,兩人都有些不舍。雖都是孫策的部下,但孫策讓郭嘉帶來消息,讓荀攸安心在周瑜身邊,為周瑜出謀劃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很難有共事的機會。
“公達,臨行之前,有幾句肺腑之言想對你。討逆將軍有下之誌,周公瑾是他的左膀右臂,期望甚高,將來必是一方之任。你輔佐周公瑾,和輔佐將軍並無區別。豫州雖尚未穩固,但潁川是必爭之地,孫將軍是絕不會放棄的。你荀家三麵下注,你這一注看似最輕,實則最重,你可要把握住這個機會。”
“多謝奉孝提醒。隻是家父早亡,大父也已過世,我在荀家沒什麼話的份量,就算想推薦誰出仕,也未必有人願意聽我的。孫將軍知人善任,隻是如今羽翼未豐,假以時日,自然會從者如流。奉孝,你郭家以律傳家,孫將軍又好法家,你何不推薦幾個族人出仕?你夫人出自鍾氏,也可以找一些鍾氏子弟嘛。”
“我正有此意,已經派人回去聯絡。”郭嘉笑道:“我聽你和鍾繇交情不淺?”
“談不上深,見過幾次。”
“有機會的話,給他傳個話。鍾家雖是潁川名門,可是年輕一輩中,也就他有方鎮之能。長安老臣太多,他很難有出頭的機會。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四十多歲的人了,在長安熬個什麼勁,不如早點回來建功立業。”
荀攸忍不住笑了。“好,我給他寫信,至於他願不願意回來,我就不敢了。對了,聽周將軍,孫將軍書法一流,別具一格,鍾繇也好書法,如果能讓孫將軍修書一封,不定他會見獵心喜,急趨而至。”
郭嘉看看荀攸,歪了歪嘴,哈哈一笑。“行,隻要能讓鍾繇來,別讓孫將軍親筆作書,就算讓他跳舞,他也是願意的。”他甩甩袖子,背著手,轉身向山下走去。陳到等人就在山坡上等著。“行了,這邊的事就交給你了,我還要趕回汝南去。大戰將至,孫將軍離了我會很不習慣的。”
荀攸暗自歎了一口氣,轉身跟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