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翊,你覺得呢?”
“我覺得好啊。有了馬,騎兵就多,等我長到大兄這麼大的時候,為大兄掌騎,好不好?”
孫策暗自歎息。這貨指望不上了,好勇鬥狠,和以前的孫策一個德性,充其量就是一個鬥將,成不了大將。
“香兒,你呢?”
“我啊?”孫尚香想了一會兒。“我要做好。”
“什麼?”
“我要像好一樣,做大將軍,領兵打仗。”
孫策想了半,才反應過來孫尚香的是誰。婦好啊,其實不是姓婦叫好,而是姓好,婦是尊稱。他從後世而來,習慣了婦好這個名稱,三國時代的人卻分得清楚,不會搞混。這年頭雖然普通人已經不講究姓和氏的區別,讀書人還是強調的。
“你還知道好?”
“阿議的。”
孫策看向陸議。他知道陸議讀書多一些,但他知道婦好也是很不容易的事。後人知道婦好是因為殷虛的發掘,三國時代的人怎麼會知道?
陸議紅了臉。“不是我的,我的學問可沒那麼好,是張子布先生的。”
“張子布來過了?”
“可不就是他嘛。”孫翊激動起來。“這麵壁思過的法子就是他教阿母的。還逼著我們背書。妹才四歲,字都不認識,也要逼著背。背不下來就不準睡覺。妹急得直哭,二兄又不管,我隻好和阿議想辦法哄她,誰知道……”
“阿翊,麵壁也是修校”陸議輕聲道:“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老子就是這麼的。”
孫翊哼了一聲,很是不以為然。孫策聽了,卻另有體會。“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老子五千言裏的內容,他以前就讀過,但感悟不深,隻是嘴上罷了。現在他帶兵打仗,最頭疼的就是輜重錢財,感悟一下子深了很多,因為這兩句話後麵緊跟著一句“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對他來太有感觸了。
就算是聖人打仗,也不能沒有輜重啊。和劉備戰一場就欠了一屁股債,以後還怎麼和袁紹打?袁紹得世家支持,從長遠來看,他必須會出現分贓不均的問題,但在短時間內,他卻有著籌集錢糧容易的優勢。汝南人不支持他孫策,應繳的賦稅都能拖則拖,卻會支持袁紹,袁紹一來,他們不定個個搶著送錢送糧。不解決這個問題,這仗沒法打啊。
麵對著牆壁,孫策閉上了眼睛,吐納幾次,讓自己靜下心來,檢討最近的成敗得失,規劃未來的發展方針。忙,難得有個靜下來思考的時間,這次機緣湊巧,他突然對老子五千言有了新的感悟,就像打開了一扇門,一扇重新發現道家智慧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