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英雄所見略同(2 / 2)

兩者優勢一結合,正與郭嘉所的形勢相符。

曆史上,曹操正是以冀州為大本營,兼領兗豫青徐四州。吳蜀最後失敗是因為互相猜忌,不能形成合力,反而產生了不必要的內耗。如果這兩家合而為一,勝負難料。在諸葛亮掌權的時候,注意與東吳聯盟,就一直對魏保持進攻態勢。

“這麼,要壓製袁紹,必爭中原?”

“的確如此。”郭嘉笑道:“所以,將軍的誌向是什麼,是做一方霸主,還是改朝換代?如果滿足於一方霸主,那就不要在豫州糾纏,盡快控製荊州全境,以觀形勢,伺機收取揚、益。如果想成就王業,就必須將戰線前推到大河南北,將袁紹壓製在冀州。”

話到這個份上,孫策也不隱瞞了。信任是相互的,如果他對郭嘉有所保留,就不能指望郭嘉全力為他謀劃。“奉孝,我坐霸而望王,如果朝廷可輔,我為齊桓公。如果朝廷不可輔,命在我,我也不敢推辭。可是就目前的狀況而言,似乎不宜操之過急。”

見孫策托以肺腑之言,郭嘉心情大好,撫掌而笑,意氣風發。“將軍得對,眼下形勢不明,將軍可厲兵秣馬,卻不能為下先,所謂俟機而動是也。”

“那我現在該怎麼做?”

“重荊輕豫。”

“怎麼講?”

“既然不能將戰線推進到大河一帶,豫州隨時可能成為戰場。豫州雖然戶口殷實,但沒有地形可用,將軍可戰可守,卻不可賴以為根基,可以經營,卻不宜全力以赴。荊州則不然,荊州戶口不弱於豫州、冀州,卻有山川之便,將軍據之以為根基,進可以攻宛洛,奪中原,揚威河朔,退可以取揚、益,厚植其本,以待中原之變。將軍當用心經營,不可予他人可趁之機。”

孫策沉思片刻。“奉孝是益州的劉焉父子嗎?”

郭嘉哈哈大笑。“將軍不愧是兵聖之後,對下形勢了然於心。沒錯,益州據大江上遊,於荊州有居高臨下之勢。劉焉又是宗室,如果被他占據了益州,對將軍來如芒在背。將軍應該提前做好準備,一有機會,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益州,除此後顧之憂。”

“可是現在朝廷尚在,我家父子兼顧荊豫已經惹人非議,如何能染指益州?”

“不可攻,還不可守嗎?如果劉焉順江而下,襲擾荊州,將軍守土有責,難道不應該殲敵於境內?再者,攻益州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準備的事很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以先做起來。”

孫策會心而笑。這話得對,不能動手,可以先磨刀啊。他探身按住郭嘉的手,輕輕拍了兩下。

“這些事就托付奉孝。”

“敢不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