掾吏走了,周瑜將孫策拉到一旁,微微皺眉。“伯符,你這是何苦?”
孫策斜睨著周瑜。“你是我無事生非,還是我自取其辱?”
“我沒有這個意思,我隻是覺得這個沒什麼意義。”
“怎麼沒有意義?”孫策很驚訝。“公瑾,別人若是這麼,我大可一笑置之。你要這麼,我卻不能聽之任之。這怎麼沒意義?這不僅有意義,而且意義重大。從某種程度上來,我這不是在問陸府君,而是在問下讀書人。研究易經那麼多年,甚至有人為易做注十幾萬字,最後連有多高,地有多厚這個最根本的問題都沒解決,那這易經研究了有什麼用?”
“易……”周瑜欲辯,卻一時不知從何辯起。《易》研究的就是地之道,孫策這個問題可以算得上最根本的問題。但問題是,就算他不研究《易》,也知道這個問題無解。別是陸康,就算是馬融、鄭玄那樣的儒宗來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他本能的覺得孫策是胡攪蠻纏,故意刁難陸康,但是孫策神情嚴肅,一點也沒有開玩笑的意思,他又不得不認真對待。“伯符,你這意義重大究竟是什麼意思?”
“公瑾,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吧?”孫策歪了歪嘴,看向周瑜。
周瑜頓時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想起了那個還懸而未絕的問題。他硬著頭皮點零頭。“你。”
“先秦之時,諸子為什麼紛紛開宗立派,創立學?孝武皇帝時,董仲舒為什麼要講人感應,獨尊儒術?如今今古文爭論不休,儒學又該往何處去?”
周瑜不敢置信地看著孫策,有些懷疑自己認錯了人。這真是自己認識的孫策嗎?以前的孫策可不出這樣的話來。且不這幾個問題有沒有答案,能從這樣的高度考慮問題,本身就明孫策的眼界超出了普通人一大截。一般人研究學問最多研究是什麼,孫策這幾個問題卻已經涉及到了為什麼,兩者相去不可以道裏計。
周瑜忽然有些不安。他覺得孫策的這幾個問題和早上那個問題殊途同歸,都是同一類問題,超出了普通人境界的問題。
一向不喜歡讀書的孫策怎麼會突然有了這樣的領悟,還是他一直就是這麼想的?
“那伯符以為……為何?”
“學問合為時而作。”孫策笑了,拍拍周瑜的肩膀,很有成就福不管怎麼,能讓周瑜開口請教,這逼就算裝成功了一大半。“做學問最終是為了解決問題,不管這個問題是關乎國之興亡的大事,還是某個無關緊要的疑惑,終究都是為了解決問題。如果什麼也解決不了,那這學問就沒什麼意義了。而舉下之俊傑耗費一生心血去研究這些學問……”孫策歎了一口氣,笑容收起,多了幾分悲憫饒寂寞。“那就是空談誤國,遺禍無窮。你,這個問題有沒有意義?”
周瑜微微頜首,若有所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