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十一點多鍾時方菱和李建朝等送淩天浩二人出了政府大樓,一直看著他們二人出了大門幾人才返回辦公室。
這次倆門衛反應極快,還給羅弋才二人行了禮,不過淩天浩忙著開車,那羅弋才出大門時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
“這省委書記可能出師不利,方書記可真是個厲害,隻派個丫頭接待。”
“值好班就好,哪輪得到我們管那麼多。”另一人說了句便回了值班室。
這時方菱四人已經回去,坐了下來她便說道,“李局,這次正副局長我們自己可以做決定了,這兩天我就讓市委提名到市人大選舉,你們兩位可別讓我失望!”
“一定不會!”他們二人斬釘截鐵道。
方菱看了眼陶夢琪,總覺得這女子不像簡曆上介紹的那麼簡單,還有這工作時間這麼短,李局為何力挺她做副局?但無論如何,總比省上安排人過來要強多了。
方菱可不是有事情慢慢幹的那種人,跟他們二人講過後便提起電話打給了林庚,把早上的事情說了一遍,讓他去做安排。
李局雖說麵色沒什麼變化,但別提心裏多麼舒爽了,沒想到淩天浩居然還幫了陶夢琪一把,要是他知道她是陶清河的女兒,豈不得吐血三升。
這淩天浩是為了濱海外港自己的倉儲公司來的,想必此刻和羅弋才已經去了外港。自從方菱和林庚上任以來,濱海外港便是本市發展最快的一塊寶地,由於政策扶持,各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成長起來,為濱海經濟發展也起到了重大的貢獻。如今依然發展勢頭不減,A省各市投資者都把眼光投向這裏,但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在這裏分一杯羹的。
其實在八九年前陶清河在位的時候就多次向省級提出大力發展濱海外港港口區域,為濱海經濟發展貿易發展做出貢獻。但當時意見繁雜,眾口難調,A省在青漁這個省會城市的投資已然捉襟見肘,哪有什麼財力去顧及濱海外港的發展建設。幾年前,在外港打下基礎的也隻有寥寥幾家企業,其中發展最好的就數萬裏港口貿易責任有限公司了,這公司的法人就是長萬裏也就是江雨寒的父親,當初這長萬裏為了在外港發展自己的公司,從提案到報批直至各種審批手續辦齊全足足用了一年的時間,那還是在市委書記陶清河的鼎力幫助下才得以完成。
而如今濱海外港發展今非昔比,市政府大力發展龍崗區各企業,建設項目在不像當初那般艱難。萬裏貿易公司在濱海外港非龍頭莫屬,在省裏也小有名氣,幾年前省長和方菱等視察外港時長萬裏也隨行左右。
那時自然少不了淩天浩,然而他竟也和長萬裏認識,想想也不足為奇,這麼大一貿易公司畢竟多多少少和省市有所往來。
當時淩天浩就表達了也想在濱海外港投資一家企業的意願,那淩鐵男知曉兒子的想法,也十分高興,不過當著眾人的麵叮囑道,“天浩,你要做實業爸很高興,但是你幹的話必須和其他人一視同仁,絕對不能搞什麼特殊化,要向長總多學習學習。”
眾人自然高看長萬裏幾分,淩鐵男看向長萬裏又說道,“長總,這龍崗區的新興企業數你們公司貢獻最大,這以後啊有什麼問題和省裏市裏多溝通溝通,這濱海外港的發展還是要靠你們。”
長萬裏何許人也?十幾年便從一個小公司做的這麼大,那淩鐵男的意思他想都不用想都明白,他當時謙恭道,“淩省長抬舉我了,要不是有省市的扶持,我們公司也不會發現這麼快,這有什麼問題,我自然要跟省市多溝通,聽取你們的意見和建議。”
如今龍崗的企業老總都知道這長萬裏可是跟省裏和市裏的關係打得不錯,到萬裏公司登門拜訪談項目合作的更是絡繹不絕。
長萬裏也算風生水起,不過這一日晚上卻愁眉不展,六點回家靠在沙發上一直托著頭沉思著。
王媽在做著晚飯,江瑤最近在家休養,一看到他這副模樣,便知道肯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比較心煩。
她在長萬裏身邊坐了下來,握著他的另一隻手,“看你這副模樣,公司有什麼頭疼的事情了?”
長萬裏望向她,長舒了一口氣,“淩天浩下午來公司了,他的公司過些時間營業,剛起步,要我分一批貿易訂單給他,再引薦些客戶過去。”
“你怎麼想?”江瑤問道。
“以前淩鐵男就說過有機會讓我指導指導,他什麼意思那再清楚不過了,你猜今天來的還有誰?”長萬裏眉頭緊鎖,頓了頓說,“羅弋才跟淩天浩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