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銀牙(1 / 3)

人世遊離數百載,紅塵過客千千萬。

白墨回到房間,看著躺在床上昏迷未醒的銀牙,心中百感交集。

“我遇到過很多人,你是最近遇到的,卻是陪我最久的。”白墨回想自己這幾百年間,離開揚州到重回揚州,也曾有過很多知己,卻都因凡人壽命有盡而匆匆離去,甚至來不及告別。

“當初在蜀地與你初識,我隻當救你迷途當返,卻未想過會到這番光景……”白墨低低地說著,語氣裏滿是感慨,“世間最難解,終究是‘情’字。”

輕輕閉上眼睛,伏在桌案上,任思緒交織激蕩。

然後,慢慢進入了夢境。

“好想回到過去……”

唐天寶十六年,劍南道。

安史之亂後的第三年,皇帝隆基逃亡劍南道(今四川境內),京城已是一片廢墟。

“這一路斷壁殘垣,餓殍流民,叫人好生心痛……”白墨為避戰亂一路南下,路上見到了太多被戰爭摧殘的百姓,心裏難受得緊。

好在蜀地算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白墨進了益州,寄居在城東一家姓李的寡婦的屋裏,幫著李寡婦照看兩個年幼的孩子,以及做紡織生意。

“白姑娘氣度不凡,恐怕不是尋常人家的女兒吧。”李寡婦看著在廚房忙活的白墨,笑問道。

“父上本在京城謀職,如今戰亂,家道中落,逃亡中我與親人走散,流離至此。”白墨垂眼,低聲說道。

“可憐人啊!”李寡婦發出一聲感歎,“這世道太艱難,你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子,一路過來一定吃了不少苦……”李寡婦望向白墨的眼神滿是同情和憐惜。

“我又怎麼比得上那些最窮苦的人呢……”白墨深吸一口氣,“我至少還有足夠的盤纏,一路上不至於挨餓受凍,學得些拳腳功夫,勉強保得自身安危——而有些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沒走近城門,就已倒在路上……”

李寡婦沒有出過遠門,聽得白墨這般描述,心裏糾得生疼。

“幸得劍南未被戰爭波及,算是一個安身之處。”白墨無奈一笑,“隻是不知還得在姐姐家裏叨擾多久……”

“別這麼說,”李寡婦搖搖頭,“你幫我做了不少事,大寶二寶也都很喜歡你——現在戰亂,正是應該互相扶持。”

“多謝姐姐。”

城裏流民多了,治安變得難以管控,流民傷人搶奪財物和衣食的事件漸漸多起來。

“白姑娘,最近外麵不安定,盡量少出門,遇到流民就躲遠一點,免得傷到自己。”

“謝謝姐姐提醒,我會小心的。”

然而實際上白墨往往喬裝出門,偷偷去買十多個包子,沿途分給饑餓的流民們。

“誰都不容易,以後還是盡量不要去搶別人吧。”

這樣沒過多久,搶人事件慢慢平息下去了,最初進來的流民也都找到了安身之處。“生活漸漸步入正軌了啊!”白墨長舒一口氣。

“也真是奇怪,聽別人說是有穿黑色鬥篷的人給那些流民發食物——如今居然還有這麼有閑錢又慈悲的人!”

“哈哈,”白墨不禁笑出聲來,“可能是哪位官爺吧!”

然而沒過多久,城裏又起了流言,說流民裏麵混入了妖怪,會吃人,一時間人心惶惶,不少本地居民要求地方官把流民趕出去,以保自身安全。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某日有人在城門邊上發現了大量死去的流民,麵色蠟黃,嘴角淌血,骨瘦如柴。開始人們隻當是餓死的,官府也就隨便處理了屍體。可是後來城門邊上的屍體越來越多,有些甚至沒有了皮肉隻剩一把枯骨,麵目猙獰,不像是受凍挨餓而死,反倒像是——被吸幹了精氣。與此同時,城裏原來的流民也紛紛暴斃,死狀與城外如出一轍,叫人看了得嚇得一個月睡不了好覺。

人們開始害怕起來,官府也覺得事出蹊蹺,派了仵作去查,卻查不出個所以然來,時間一久,人們就開始流傳城裏有“妖怪”,並一口咬定就是流亡百姓中的一個。

害怕又憤怒的當地居民開始互相猜忌,很多已經安居的流民也被居民懷疑,上街的流民輕則被當地居民辱罵,重則拳腳相向,甚至危及生命。更有甚者拿著火把站在流民搭的茅屋外,義正辭嚴地要為民除害——正欲一把火燒了整個屋子,虧得天降大雨,那家人才幸免於難。

“白姑娘,現在連錦官城也不安全了……”李寡婦滿臉擔憂,“我們都盡量不要出門,無論‘妖怪’一事是真是假,還是躲在家裏讓人能稍微安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