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康鎮,1980年創鎮。原名叫瓊鎮,新任的鎮長朱大學一看這個名字,感覺與“窮”字諧音。於是向上麵申請,更名為大康鎮。這名字可是朱鎮長花費苦心想出來的,當時國家都在談論“小康”,朱鎮長心血來潮,在年中會上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道,我們瓊鎮從此更名為大康鎮,現在這個全國呀,都在說什麼小康呀,那我們幹脆就叫大康鎮呀,我們要(雄展)熊掌宏圖呀,帶領所有鎮民走在時代的前方,別人走小康,我們走大康。
據說當時出席會議的一些在鎮裏較有威望的學者都在為這個“大康”的意思而討論,書麵上根本就沒有大康這個說法!“小康”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經典《詩經》中:“民亦勞動止,汔可小康”。這是“小康”一詞在文化中第一次出現。《辭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較寬裕,可以安然度日。小平同誌提出:“所謂小康,從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800美元。而朱鎮長眼裏的“大康”開口閉口就是紐約倫敦巴黎,實在有點不知天高地厚,還不如踏踏實實去幹!
果然,新官上任三把火。朱鎮長剛一上任就把鎮中心一塊5平方公裏的區域明碼標價拿來賣,揚言建造cbd商務中心。朱鎮長說這塊地一旦建起來,我們鎮就有高樓大廈,外地人一來我們鎮看到我們鎮的高樓大廈,肯定會刮目相看,到時投資肯定不會少!按照時代的規律,隻要你敢來,就有人敢買。消息一出,什麼碧瑰園、恒大大,萬達紛紛派代表前來協商。價格是以億為單位上漲。朱鎮長第一次體驗到成就感,既然如此賺錢,那就再把什麼河灘、山林、紛紛拿出來給人競標。
大康最高最長的一座山,名叫富土山,名字的來源是這座山裏有無數的資源,煤礦、樹木、無一不是寶藏。富土山剛賣出去半年,有人就感覺山裏變的光禿禿的,沒以前高了,也沒以前那麼綠了,更不能像以前那樣可以隨便去玩。從前富土山就是情侶的聖地。不過也是單身漢孽心的地方,一進去都必須閉著眼睛走!
大康鎮的男女比例為7:3,單身漢居多!隨著時間證明,女的變的越來越搶手。女性的地位漸漸提高,這時大家才發現原來世界沒有女性是決對不行的。如果沒有女性,人從哪來?
大康鎮鎮北的陳姨每月都去香火廟替兒子陳迅求姻緣,一求就是三年,每次先生都說“快了”、“快了”,“你兒子姻緣快了”,每個月都是如此。不知道是否香火廟不再靈驗,來這裏求神拜佛的人越來越少了!如今的時代,一切講究科學,哪還有人願意相信那些沒有科學證據的“玩意”,但陳姨依舊心誠,她的信仰是從心裏出發,她覺得信則有,不信則無。李叔從前也像陳姨一樣,每月初五都去香火廟虔誠,順便去看看兒子,因為他兒子就是掌管香火廟的,每月千把塊工資,李叔都不想讓他幹了,隻見李叔兒子回了一句:你懂什麼。那次後下象棋都和棋友說,現在的人越來越沒信仰了,人還是應該有信仰。隨即他湊到棋友身旁說:你們知道嗎?前段時間,有人摘芒果打掉香火廟的房嘴,結果那家孩子出了車禍!棋友半信半疑紛紛說:真不真啊?別像講古先生那樣!
李叔拿起棋子給對方來了一個將軍,站起來目光凜然說:“信不信由你們,反正我每月都去香火廟虔誠!“
李叔說著,棋友們又相信了起來,每月常去香火廟跪拜,話說香火廟名字起得不錯,也足夠通俗,反正裏麵到處設置功德箱。下麵標注著:功德無量。看到這幾個字,大家都紛紛投入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