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人的氣度與人的眼界有著很大的關聯,看的越遠,心胸便越寬廣,氣度越大,而這氣度決定人對世界的認知。凡人看到的是凡塵中的滾滾紅塵,修者看到的是淩駕於日月山川之上的大能仙神。
夜無殤提著楊晨來到一處山峰峰頂,此山高俞千丈,峭壁林立,如同長劍直插天際,威勢凜凜。此處是一方平台像是人為整理出來的,周圍荒草漫漫,像是一座孤峰。在不遠處橫躺著一塊二十丈大小的斷石,占去了山頂的大部,斷石上似是用利器刻畫出的三個字“斷石崖”。字跡若神龍出海,氣勢磅礴。
“說說修煉中有什麼難處,盡管道來。”夜無殤坐在一塊青石上大氣的說道。楊晨不知夜無殤何意,心想該不會又是來消遣我的吧?人家地位尊崇,自己也不能得罪了人家,想了想道:“氣凝而化形,化形而生銳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楊晨隻是照搬了青木典上的一句話,昨日自己未能參悟透正好用來考考他。
“小子不錯,能夠參悟到這種程度。氣凝而化形簡單的來講便是凝氣成形,凝氣如實質,化形成自然......”夜無殤讚歎之後也是開始講解楊晨提出的疑問。夜無殤雖然長得難看,可是講起這功法法門來倒是頭頭是道,而且細致入微,竟能將青木典上的一句話變成好多的實例,如此一來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將所有相關的東西融會貫通。
楊晨本就沒有好好的參悟過青木典第三篇內容,現在照搬照抄提問原文,夜無殤但覺楊晨所問句句精妙,許多地方自己都是第一次聽到,夜無殤雖然為人豪爽,行事隨心,但在修煉一途上心境謙遜,不能當即參悟講明的便說是明日再講。殊不知越到後來楊晨提出的問題越是高深,堪堪已將第三篇大半的內容當做問題提了出來,此時夜無殤額頭見汗,自感慚愧,在晚輩麵前可又不能說自己不懂,隻得推辭道:“我今日還有事,明日再為你解惑。”
夜無殤一張陰陽臉,雖然略顯窘迫楊晨又哪裏能看的出來,作禮道:“多謝長老。”夜無殤生怕楊晨再提出什麼難解的問題來也不答話,直接提了楊晨向回飛。夜無殤將楊晨送回住處也未停留徑自去了。楊晨但覺夜無殤為他講解的青木典內容如同醍醐灌頂,博大精深,與自己參悟理解的完全不同,今日定要好好的參悟一番。
實際上夜無殤也是心有感悟,楊晨所提的這些問題自己修煉幾十年竟然從未發覺,此時想來這些才是真正的大道真意。回去之後夜無殤便將自己關在房間中獨自參悟,包括為楊晨已經講解了的疑問,還有楊晨提出來未能當即參悟的疑問逐一地進行參悟,重新參悟一遍後竟又發現其中的許多奧義,隻覺對不住楊晨,改日一定要重新講過。夜無殤癡心不改,反反複複的參悟楊晨提出的青木典經文,每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不知不覺時日悄悄的過去。
自那日以後每日都會有一人前來找楊晨,不是金鐵生便是葉半梅,唯獨少了夜無殤。三人做的的都是同一件事,為楊晨講經解惑。楊晨參悟夜無殤講解的青木典經文之後發現其中還是有著諸多疑問,想到修者對於功法典籍的理解不盡一致也是常有,畢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隻有集中眾人見識才是最完美的。之後也是學了乖,不再提後麵的經文,而是將前麵的經文重複的提問金鐵生和葉半梅,果然兩人講解的經文大意又自不同。楊晨修煉的青木典,金烏決,煉火決,北冥真水決都是極為高深的武學,雖然楊晨沒有係統的學過,但每一種功法都包含著深奧的道義,一經修煉便會逐步的發現發現其中的許多奧妙,如此一來楊晨的眼界倒是比夜無殤,葉半梅,金鐵生等人高了一籌。
如此這般過了半月葉半梅,金鐵生也不再來,兩人似乎也是發現了其中的諸多奧妙,悄然參悟去了,所謂一法通百法通,金鐵生修煉的雖然不是木係功法,但其中的很多奧義卻是可以借鑒的。青木典本為九鼎門的內門秘法,非核心成員不得修煉,像夜無殤這樣的內門長老也是沒有多少的機會,楊晨如此的宣泄青木典內容,若是讓常學道知道說不定會到祖師爺石像前請罪的。
求支持,求收藏,求推薦,求貴賓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