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很久以來也是有著諸多疑問,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修為進展的如此緩慢。自從上次朱雀元氣符陣形成晉入凝氣境中階之後,便是感覺到自己的元氣一直在壯大,但是卻沒有晉升的跡象了。師父常學道不在身邊,也是沒有人可以問,轉而卻是有些想念師父的感覺了。
心裏氣不過,又無事可做,呆了幾日楊晨忽然想起之前在燕雲峰山穀僻靜處發現的火元氣裂縫來,那裏如果用作煉器應該也是不錯,隻是沒有煉器鼎爐卻是不好煉製。轉而又想到沒有煉器鼎爐自己也可以煉製一個,總比閑呆在這裏強。
第二日楊晨到燕雲峰的道藏殿借閱了一本煉器的典籍,內容是煉器鼎爐。之前楊晨雄心勃勃,認為能夠練劍也定是能夠煉製鼎爐,誰知看了這本典籍之後猶如當頭澆下一盆涼水頓時心灰意冷。原來煉器中以煉製鼎爐最難,而煉製匕首是最容易的,煉劍的難度處於煉器的中間。一般開始煉器都是從煉製匕首開始,就如萬凱煉製靈器時煉製短劍一樣,先從容易處開始,然後循序漸進方會有所成就。
煉製鼎爐不但所用的靈材極為的難找,而且煉製的法門也是相當的複雜,總體來說煉製鼎爐的難度是煉劍的十幾倍。鼎爐本就是煉器的容器,要能經受得住火元氣的熔煉,而且要能承受住煉器者元氣的壓力,絕對要堅固,而少了兵器的那種鋒銳,所用的靈材主要是那些堅固耐用的冷鐵。
楊晨參詳過煉鼎的典籍後便感覺身入困境,火元洞不能去,流火洞沒意思,煉鼎沒有靈材,這諸多的問題擺在麵前進退兩難。在住處沉寂幾天之後楊晨心有不甘,先到流火洞中整日觀察煉器鼎爐的構造,當把鼎爐的構造了然於心時再按照煉鼎典籍上的說明對應比較。煉鼎典籍上注明的鼎爐有著十二品,對照比較流火洞中的煉器鼎爐也隻屬於是二品中階鼎爐,所用的靈材並不是很好。最好的鼎爐是以氣為鼎,也就是將修行者體內的火元氣凝聚成鼎,在這元氣鼎中煉製靈器,自然在氣鼎中煉製出來的靈器一定是仙器以上,因為能夠達到聚氣成鼎,而且能夠煉器的修為都已是五行境以上了,是真正的仙人了。
外置鼎爐的構造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鼎爐的大小。鼎爐大所能煉製的兵器大小可以隨意控製,而鼎爐小所能煉製的兵器隻能是小型的兵器。所以一般的鼎爐都是大鼎爐,因為隨意性強而顯得實用。
對應比較了一番,火元洞中的鼎爐應該是屬於五品中階,在仙山列門中應該是不錯的鼎爐了。楊晨心生向往,隻是這樣的一件鼎爐又到哪裏去弄。自己想要達到火元洞的要求,便是的擁有一件與火元洞中的煉器鼎爐相當的鼎爐,要不然也是枉費心機。
想了許久,楊晨終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煉製出一座自己的鼎爐來。每日楊晨又在流火洞中忙碌,忙著煉製鼎爐。他將煉製精鋼劍的靈材用來煉製鼎爐,尺寸變小,而構造未變,這隻是他練手的一個過程。兩個月後楊晨終於是煉製出了第一座鼎爐,這是一座迷你版的鼎爐,隻有著流火洞中鼎爐的五分之一,也就是剛能從鼎爐口中取出。形狀和火元洞的鼎爐相同,有著四個童子在煽火。所用的靈材並不是很好,楊晨按照煉鼎典籍上所記述刻畫了一個較為好點的符陣,沒想到會是相當的契合。
經過楊晨的嚐試之後,這座鼎爐居然能煉器,不過煉製出來的隻是那種最次的匕首,而這鼎爐也是在一次之後便即損壞。楊晨大為高興,雖然隻是一次,但也算是有了進步。他每日都來煉製鼎爐,惹得其他煉器的弟子一片嬉笑。而楊晨並不在意,每日堅持煉製。煉製成功後再將這些鼎爐回火重煉。
又是兩個月,這種煉器的生活再次接近尾聲,因為楊晨煉製的鼎爐已是這些靈材的極致,難以再有突破。隨之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在楊晨的腦海中,之前發現的裂隙地坑活脫脫是一個天然的鼎爐,何不將它作為煉製鼎爐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