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變數2(1 / 2)

被塔孜王爺的話驚到了,攘外必須安內的道理劉祚晨懂得,安泰八年前的一番腥風血雨,由京都很快波及到地方,很多高官紛紛落馬,離開了皇上的視力範圍,不排除刑部尚書李子欽和禮部尚書徐載波勾搭成奸排斥異己。

民眾皆是諱莫如深依然可以看出些許端倪,大部分貪贓枉法官員落馬,確實也是大快人心。

終於表現出了吃驚的表現,塔孜王爺很滿意對劉祚晨造成的如此神情,就那麼靜靜地看著他沉思著。

“塔孜王爺,石國跟安泰以往有積怨?”

沉思良久的劉祚晨終於說話了,除此之外,他想不出什麼理由安泰要對石國出兵,雖然安泰國庫經過皇上別有用心的一番整治已是杯溢缽滿,但沒有動機便對周邊國家動武,好像怎麼解釋也說不過去為何對朝貢的附屬國下手。

經過塔孜王爺一番解說,劉祚晨這才有些明白了事情的原由。

原來,石國原為安泰屬國,是吐蕃(今青藏高原)通往安西四鎮的交通要道。吐蕃讚普把公主嫁給石國國王王為妻,石國遂歸附於吐蕃,吐蕃進而控製了西北各國,因此“西北二十餘國皆臣吐蕃”,中斷了對安泰的朝貢,安泰幾任安西節度使數次派兵討伐,因地勢險要,加之吐蕃進行援助,皆無功而返。

幾次三番受挫,令安泰皇上龍顏大怒,這還了得?長此以往諸多附屬小國紛紛效仿,將安泰天朝大國棄之若履,是可忍孰不可忍!讓他石國得到應有的下場,已是刻不容緩!

原來如此,劉祚晨暗暗思量著,即便如此塔孜王爺有必要不遠幾千裏奔波,就是為了告訴這件事情的始末和安泰的動機?不由得笑了笑,看向塔孜王爺說道:“還好,不是安泰於大食國開戰,……也影響不到我貿易。”

事不關已,高枕無憂。確實是此時劉祚晨安心的原由,塔孜王爺的一席話不禁又讓他皺起了眉頭。

“石國,和大食國的關係,可謂是唇亡齒寒的立場。倘若是石國被滅,石國將是安泰進攻西域各國的跳板……”塔孜王爺一臉凝重的微微一頓,又說道:“你敢斷定,安泰就不會對大食國動武?”

此時的大食國,說是已然統一,實際上還是有好多較小的國家附屬形成了阿拉伯帝國,沒有較大的外力幹擾尚好,一旦安泰通過石國滲入,未知的變數自然沒人可以預見。

這樣的話題未免過於沉重,自然不是劉祚晨願意討論的話題,更何況,他劉祚晨也沒有野心想要謀權,隻是期盼著一眾家人幸福安康就好,雖然辛福的指數在他心中的估算有些高遠,但他就是這樣認為的。

如是這般想著的劉祚晨,靦腆地笑了笑,哪還好意思說大安泰的不是?何況,國家大事易容不得他在塔孜王爺麵前非議不是?就像是在外人麵前表露自家的醜事,劉祚晨認為,那樣空自讓人看了笑話。

塔孜王爺見了劉祚晨的神情,也不著惱,緩緩說道:“一旦有了戰事……,你說,誰會領兵來攻打我大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