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觴憶百年。
這是一個中國普通家庭充滿悲愴與傳奇的原生態記錄。這是一部由三代人的記憶彙總而成的長篇記憶文學。
一個家族,就像是織機前一團可以無限延伸的彩線,億萬條彩線編織成經緯,就是一幅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長軸畫卷。織機永不停歇,畫卷萬世延展。
四十四年前就醞釀完成的這部作品,今天終於即將和讀者見麵了,當此之時,心情卻忽然忐忑起來。我在不斷地問自己,這本書將會給讀者、尤其是年輕的讀者們,帶來什麼樣的啟示或感受。雖然我盡量用客觀的、負責任的態度來還原曆史。但我同時很清楚,世界觀的不同,在麵對同一個曆史事件時,得出的結論是截然不同的。
在過去近兩年的時間裏,為完成這部記憶文學的創作,我有機會沿著祖輩、父輩和自己曾經走過的路,重新跋涉了一回。這一過程雖然十分艱苦,但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曆史,內心卻充滿了溫暖和希望。
二〇〇八年五月,兒子唐天石結婚了。在持續四年的辦公室戀情之後,祖籍山東文登的大連姑娘王曉敏走進唐氏家族,與兒子一起,擔負起這個家族繼續沿襲的使命。兒子結婚的第二天晚上,我便沉下心來,開始認真整理這些年來一直收集的素材,並從那時開始,用兩年的時間,實現了這個多少年來一直埋在我心頭的夙願。
我為自己喝彩。
一代代的前輩在我之前相繼走下曆史舞台,今天,在我們這一代人即將退出曆史舞台的時候,我想再次告誡我的孩子們:要切切實實地了解中國的過去,要實事求是地麵對中國的未來。
中國的事情還需要幾代人殫精竭慮的努力,才能最終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在尊重人權的前提下,任何急於求成的做法,都會給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帶來更大的損毀。記住吧,這是一代負責任的中國人,用他們一生的探索和磨難求得的真理。
感謝這期間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感謝我的同事、大連天歌傳媒的責任編輯曲枋廷女士,是她在兩年多的時間裏,義務承擔起這部書稿的全部打字和初審工作。作為這本書的第一位讀者,她的意見為我的修改,提供了最準確的依據。
感謝我的老朋友、畫家李穎明先生,他為這部作品所作的裝幀設計令我頗感意外卻又如此熟悉。我熟悉身後那片無邊的原野,那是祖輩幾代人終生廝守的故鄉,也是父親一生關注的地方。
感謝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王磊和張小頤同誌,感謝該社的編審李炳青女士,是他們的努力,才使這部作品得以付梓出版。
翻閱我的藏書,從每一本扉頁的鈐印上,都可清楚地分辨出該書購買的時代。其中鈐印《瓦礫驚濤》,為一九七六年從唐山大地震的廢墟中挖出的殘卷、鈐印《久雨初停》,為改革開放初期所購的雜書、鈐印《漫卷詩書》,為工作調入電視台後收藏的更多的社科及文藝類作品。退休後,我又托朋友用壽山石修了一方印:《祥雲漸合》。
這將是《百年家國》扉頁上唯一可留的印痕……
我真的還想再活一百年。
唐浩
壬辰年小雪於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