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一 黃帝(1 / 1)

昨天的章節裏說到黃帝昆侖行宮,在此對黃帝傳說和本書中黃帝的部分事跡做一個短篇敘述。

黃帝成道前乃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 ,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製音律、創醫學等。

帝生二十五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另外,青陽、蒼林與姬同姓。而少昊(己姓)、顓頊(次子昌意之子)、帝嚳(長子之孫)、唐堯(長子玄孫)、虞舜(次子八代孫),以及夏朝、商朝(子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後來的五帝少昊、顓頊、堯、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黃帝的後裔,這些後裔都繼承了姬姓,他的後代周武王(姬發)建立了周朝;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發)大封諸侯時,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代多數改以國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號為姓,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時候為了避李隆基的諱,把姬姓改為周姓。這樣一來,雖然姬姓曾是很大的姓,但今天卻已經不多見了。。姬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黃帝和炎帝並稱華夏民族始祖,華夏部落聯盟領袖,我們的血脈祖先。以他首先統一華夏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製音律,創醫學等,是承前啟後中華文明的先祖。傳說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後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髯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墜,墜黃帝之弓,傳位玄囂、昌意,自號中央天帝。後帝鼎碎,後世夏禹鑄九鼎,分封天下號曰九州,鼎身篆刻九州名山大川神奇之物以補帝鼎道紋之缺。

一日帝與刑天爭眾神之尊位,以神劍軒轅斬刑天首葬於常羊之山,刑天雖無頭,卻操幹戚以舞,帝不能近身,乃設下結界而去。刑天心懷帝斬其主與逐鹿之仇,更添此時斬首隻恨,怨聚與心,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成大魔道,自號魔道戰神,又耗百年破帝結界禁製。刑天開常羊之山尋其首不得,憤恨交加,取魔神蚩尤之骨,九幽玄鐵之金,又采天地之精,日月之華,鑄得一斧,名曰誅神。

此時帝建行宮於昆侖,甩眾仙巡遊昆侖之巔,刑天聽聞,破天際駕雲直奔昆侖。帝無防備,被刑天一斧斬下頭顱道身隕落,諸神大亂,刑天又欲毀其身泄憤,怎奈此時太上老君出手奪回黃帝道身並將其重傷封於常羊之山,軒轅劍亦於亂中流落人間。

(ps:此章節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並加以修改填充。更多黃帝在本書中的相關內容敬請關注本書正文後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