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裏有兩個員工的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也就是說,有兩個小孩要讀小學一年級了。他們的戶籍都不在本地,所以那兩個職工的孩子們遇到了入學的難題。當然,事情不是不可以解決的,解決這個問題有幾個方法,一是夫妻倆帶著孩子回老家去;二是讓小孩回老家去跟著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過;三是在本地找個民辦學校上學。
他們來找我,看我能不能幫忙解決孩子的入學問題的時候,我給了他們以上三個方法,前兩個方法他們都否定了,說,回老家生計成問題,又不想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我說,那就第三個方法吧,找民辦學校讀。他們的臉上流露出為難,那些為外來工子女所辦的民辦學校條件之簡陋眾所周知,他們不想孩子上那樣的學校,他倆幫我想了第四個方法:“楊小姐,可否以公司的名義,幫我們向那些公立學校申請一下?”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無法拒絕做父母的要求。雖然我知道,此舉難如上青天,甚於蜀道。我們公司從來沒有和公立學校打過交道,我隻好去找轄區內機關工作人員蘇立,蘇立是管宣傳的,人麵廣。問及他,他果然認識區內教辦的人,心想,這事兒或許能有點眉目了。蘇立帶了我去教辦,教辦的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還給了我兩張表,說填好表後再交他們去安排。我興衝衝地將那兩張表帶回了公司,交到那兩個家長的手裏。我明顯地看到了他們的快樂,於是我也快樂起來。
一個小時以後,兩位家長就把表交給我了,又一個小時以後,我把表交到教辦了。生怕夜長夢多啊,教辦的工作人員依然熱情地接收了我的表格,說等主任回來就請他批示。一連三天,我和那兩位家長一起等著教辦的消息,既熱烈又忐忑。三天後,教辦的電話來了,說他們填的暫住地址不屬於這個轄區,他們不能予以解決。原來,這兩個員工雖然在公司工作,但租住的地方卻是在另一區,他們不明就裏就填了現租住地的地址。我緊張了,說,可以改嗎?改成住在公司宿舍就行了,就在你們轄區內了嘛。教辦的工作人員囁嚅道:“主任都批了不行,改了再去批,那就是騙他了,我們擔當不起啊……”
兩個員工的子女終於沒有上到公立學校,他們咬咬牙,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一學期學費近四千元的民辦學校,他們說,虧了自己也不能虧孩子。不久後,轄區內召開一個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總結大會,坐在主席台上的某個領導講了一個多小時的話,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以下一段:“今年,轄區內的外來人口的出生數量統計為1800個,如果這些孩子要獲得與本地孩子相同的義務教育權利,六個班,每班50人的標準小學得建六個,建一個學校費用以三千萬計,近兩億啊!誰出錢?”
領導是針對計劃生育做的講話,我領會到的意思是,要是戶口不在你服務的地區,那就不要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