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森聽到陳浩天的話,還是有些吃驚。這個表麵上看著還沒成熟的兒子,沒想到懂得並不少,他想起來最近看到的報道說有個年輕的女總裁也不過才22歲,又記得福布斯上位於財富榜上的人,他們很多都是在20歲左右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李嘉誠不是還不到20歲,就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嗎?也許浩天說的對,“有誌不在年高”,他覺得也許自己該給兒子這個機會,再說自己不是也可以在他的身邊輔佐他嗎?所以不該這麼保守——
“浩天,那你說說,你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是什麼?”
陳樹森剛說完,汽車就駛進了他們住的小區。於是他們暫時停止了對話,下了車,直接回到了家。葉淑華看到他們回來後,就趕緊招呼吃飯,於是他倆再也沒有討論這些事情。
晚上休息的時候,陳樹森躺在床上對葉淑華說:“我想讓浩天接我的位子,我今天和他談了許多,他並不象我們那樣想象的那麼不成熟,也許我該給他這個機會,這樣他能鍛煉的更快一些。”
葉淑華說:“我早就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兒子做不好,不是還有你幫他嗎?你可以輔佐他呀,再說,我都不知道你是怎樣想的,我一直覺得兒子能行的,你就放心地交給他吧。”
“好吧,我現在也比較放心,也許受我的熏陶,其實他早已經開始關注管理這方麵的東西了,那我明天就在董事會上宣布,由陳浩天接替我的董事長位子。”
“好,我萬分讚同。那就什麼都不要想了,趕緊睡吧。”
於是陳樹森關了燈,和葉淑華睡下了。
陳浩天躺在床上,還在琢磨著和父親剛才的對話。不知道父親到底同意沒同意自己當董事長的事。父親最後的問話他沒有講出來,其實他想說的是,他的管理思想和父親的不同。父親要求一向嚴謹,做事製度化,因為製度化太呆板了,他並不喜歡父親的管理模式。他要是管理公司,他想改革,那就是引進親情化管理模式,也就是人性化管理。他曾看到日本的管理體製都是家庭式的管理,在他們的管理理念中,公司就是大家庭,領導和雇員都象父母和孩子一樣管理和聽命於公司。這種管理體製在實踐中發現在經營中運轉良好。以他個人認為,組織和手段在管理中固然重要,但這一切要靠人來實現的,不管有多麼完善的組織,有多麼先進的技術,如果沒有使之發生效力的人,就不能完成企業使命。他希望在公司裏的員工能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一樣,要多多關心他們,要他們在工作中不受拘束,要他們在工作找到樂趣,要讓每個職工在單位每天就如沐春風的感覺,而不是如履薄冰,心驚膽戰的感覺。
他想,不過,在管理中適當地引進製度化也不錯,用製度來硬化親情化管理,用親情化來軟化製度化管理,使兩者完美的結合,那麼公司肯定能蒸蒸日上。
陳浩天想到這裏,覺得自己的計劃簡直太完美了。不過,幸虧他的這些想法沒有給父親講出來,他和父親管理模式不同,試想,陳樹森聽到後,會同意嗎?幸運的是,陳樹森並沒有聽到陳浩天後來的話,就先已經決定讓陳浩天接替董事長的位子了。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就到了徐可欣母親出院的日子。她的身體恢複的很好。到出院的時候她基本上就和一個正常人沒什麼區別了。母親一直感歎著現代醫術條件的發達,徐可欣則笑著幫母親辦出院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