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薛觀那裏,薛觀立刻緊張起來,如果分兵則將會陷入合圍,如果不分也難以取勝,而且軍糧還在自己的手裏,與其在橫郡死戰,不如暫且退避。於是薛觀下令悄悄撤兵,留下空空如也的軍營作為掩護,並留下八千人,其中三千人作為疑兵,五千人設伏。自己率領大隊退往萬嶺,先保住糧草再作打算。
第二天包銅接到探子的彙報,說薛觀已經退兵了,但是敵軍的情況卻不像是已經退卻了,於是包銅召集花藝和龍大奎來商議。
“這敵軍撤退的事你們都知道了,你們說,這是真的假的?”包銅問。
龍大奎說:“一定是已經撤退了,剛剛接到的消息不是說尚付他們已經渡江了嗎?這樣一來薛觀腹背受敵,而且他的糧草囤積在他身後,正好在尚付他們眼前,他一定是後退了,以便保住糧餉做長遠打算。這可是追擊的好機會啊。”
花藝說:“可是我擔心薛觀是在誘敵深入,如果他將計就計引誘我們進攻,而他設下埋伏我們一旦中計就被動了。對付了我們再回頭對付尚付,做決一死戰。所以我認為應該派出少量兵力試探一下,是真是假一試就知。”
包銅一拍大腿,“好,老夫佩服。龍大奎,你馬上率領三千人去打一下,打完就走,我親自接應你。”
龍大奎:“末將領命。”
包銅伸伸腰,“如果他是真的退回去了,老子還不能讓他這麼容易撤退呢。”
龍大奎率軍猛攻,發現這裏隻剩下了一些疑兵在虛張聲勢,知道薛觀真的撤退了,於是派人回去報告。然後繼續追擊,卻在山坳裏遭遇埋伏,所幸設伏的敵軍不多,而且急於撤退,龍大奎才得以從容撤退。包銅接到報告後立刻命令全軍追擊薛觀,徹軍迅速深入橫郡腹地,追擊薛觀。
薛觀指揮軍隊正在向萬嶺進軍,途中接到留下埋伏和作為疑兵的人馬與龍大奎遭遇的消息,雙方各有死傷,而且包銅已經率軍追趕而來了。薛觀感到自己即將陷入兩路徹軍的合圍之中,繼續在野外對峙恐怕是凶多吉少,倒不如先下手為強,擊破其中一路再說。於是薛觀下令,全軍向尚付所部急行軍,準備決一死戰。
從斥候口中得知薛觀大軍轉而向北進軍,尚付立刻集結全軍,潘企、龍大奎為左翼,段衝和魏浪為右翼,迎向薛觀大軍向南推進。發現徹軍南下,薛觀立刻停止進軍,挖掘塹壕,壘起土台,嚴陣以待。兩軍在萬嶺北麓的一處山坡上相遇,兩軍都是嚴陣以待。
段衝看了看對麵的治軍,“如果這一仗獲勝,徹軍就可以長驅直入了。”
尚付說:“所以我已經派出斥候,去包銅那邊了。我們在這裏不需要與薛觀硬拚,隻需拖延他們一兩日,等包銅的大軍從西麵合圍過來,就可以夾擊薛觀,全殲這支治軍最後的主力軍。我們西路軍和中路軍就可以完成一半的任務了。”
“末將明白了。”
接下來的兩天,薛觀多次率軍挑戰,但是徹軍卻毫無反映,包銅則率軍奔襲而來,擔心被合圍的薛觀無可奈何隻得強行進攻。
已經是六月十八了,南江和定河都進入汛期了,水勢浩大,利於船隻運糧,自己的困境會與日俱增。薛觀決定就在這天子夜強行進攻。可是徹軍早已經有了準備,治軍剛剛衝了上來,營寨上舉起了數千支火把,劍拔弩張,兩翼也有騎兵包抄過來,治軍隻好暫時退卻。
不僅不能取勝,反而被徹軍反撲,鏖戰了一夜,薛觀帶著軍隊開始撤退,局勢已經很明朗了,橫郡已經保不住了。
而就在薛觀向南退兵的時候,卻又與包銅的西路軍遭遇,西路軍前鋒龍大奎一見是薛觀,毫不猶豫的發起攻擊,龍大奎什麼也不顧,一頭衝過去,直奔薛觀。薛觀與龍大奎交手十餘個回合後,薛觀不敢戀戰,丟個破綻給龍大奎,趁機轉身率軍敗退。
龍大奎窮追不舍,而此時包銅的西路軍和尚付率領的中路軍已經在這裏會合,兩路大軍合為一股全力追殺薛觀。亂軍之中薛觀設在萬嶺的萬嶺倉也被魏浪奪取,囤積在那裏的十萬擔糧草和四萬兩餉銀全部變成了徹軍的戰利品。
薛觀也不得不退守橫郡的首府蒼江城。
中軍大帳裏,包銅和尚付坐在上座,尚付一再的為包銅敬酒,包銅和龍大奎毫不客氣的痛飲,其他將領也在為這次的得勝而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