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消失在西雅圖的1095(2 / 2)

記得十七歲一個人在香港街頭,餓著肚子摸索、計算從住所到考場的路。

記得錄取信遲遲不來的一月底,三天兩頭便要從申請全軍覆沒、前功盡棄的噩夢中醒來,茫然地聽著窗外的煙花與鞭響。

記得抱著簽證材料,在大使館前瘋狂加速的心跳。

記得拖著大箱子走進國際航班登機口後的悄悄回頭,以及視線盡頭,我那因為沒有護照被保安攔在外麵的媽媽,和她久久佇立的,並不奪目的身影。

在留學成為生活方式的現在清晰記得那些畫麵,但當時的絕望感覺,已經全部無跡可尋了。

事情好像並沒有我說的那麼艱苦困難。

總之一切就這樣開始了。

遇見許多初從世界各地聚來一處的18歲少年,一起說著蹩腳的英語,日日鬧笑話。比如去餐館吃飯,吃不慣飯裏詭異的teriyaki醬(墨西哥辣椒醬),而向店員索要醋(vinegar),卻因為太過緊張把“Do you have vinegar?”錯說成“Do you have virgin?”;比如托同學帶一杯可樂(coke),卻把音發成cock;比如去公園晨跑,聽到迎麵而來的黑人大哥熱情洋溢的“Hey, bro, give me five!”,鬱悶地掏出五美金給他……

灰心又興奮地驚歎“原來世界這麼大”。混血人種遠多於其他,輕易就能結識到來自世界任何角落的人;學最前沿的知識卻絲毫不被禁錮思想;自由選擇專業(不同學院自行設置申請和考試要求),自由選擇進學院時間(最晚大三),因此有足夠的時間尋找誌向、能力與興趣所在;出國機會不勝枚舉。會日均領悟一次“人外有人”,四五國語言隨意轉換、中學創業、成績優異特長突出、大二起在世界500強高薪實習的人比比皆是,再厲害都不算厲害,再有錢都不算有錢,再努力都不算努力。對了,一並存在的,還有數不盡的誘惑,便宜得多的各類奢侈品與豪車,數不盡的派對,俊男美女,毒品賭博,應有盡有,不應有也有。

漸漸被潛移默化出平日拚命學習、工作賺錢,夏天去阿拉斯加、西雅圖度假,冬天則奔赴佛羅裏達、夏威夷的觀念。

迅速學會做飯,買菜,繳、省水電費,拚家具,修馬桶,開車……真真正正地獨立生活。生病了自己養,因為兩天住院費相當於消費一輛二手寶馬;在與父母的視頻中巧妙掩飾病情,因為兩半球相隔,父母唯一能做的是白擔心。

……

是太多、太多如果不遠走,三十歲也悟不出的成長,半生也到不了的地方,一生都結識不到的人。

這段路上故事太多。

而我最想做的,莫過於記下它們,給你們看。

我希望這是個不錯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