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五年的光陰一晃而過,大傻也從一個小孩子變成了一個十四歲的小夥子了。小時候圓乎乎的靦腆的小臉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張棱角分明的臉龐,高鼻梁,大眼睛的,身高也蹭到了一米六,整個人給人一種堅毅爽朗的感覺,還帶有幾分帥氣。
大傻今年小學畢業了,但是他想繼續上初中,因為他成績很優秀,也十分熱愛學習。他奶奶當初教育他,要勤於學習。大傻一直記得奶奶的教導,所以從小學開始,課堂上聽課最認真的是他,回答問題最積極的也是他,成績最好的自然也是他,通過學習,他覺得很快樂,很充實。而跟他一起上學的楊華楊興楊浩春他們一上課就喜歡開小差,打瞌睡,下課後就隻管去玩,而等到要交作業的時候,就臨時抱大傻的佛腳,借他的作業抄,有一次,楊華因為抄得急,把大傻作業裏的名字都抄上去了,結果後來被老師發現,被當著全班同學的麵狠狠數落了一番,因為這事在整個學校裏都出了名。在小學的時候,學校都是組織半天學習,半天勞動的,而學習的話就隻學語文數學兩科,學製隻有一年級到五年級,那時候學校不會很重視學生的學習,許多家長送孩子來上學也隻是希望孩子能懂兩個字,會算一下數就可以了,書讀得再好最後還不是得回家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當個農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高考製度停止,全國的高校不招生)。所以小學畢業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不再上初中而是回到家裏幫忙幹活,掙工分。大傻的父親楊宗星也覺得他再讀下去也沒什麼用,而且後麵還有幾個更小的孩子讀小學也要錢。於是楊宗星就不給大傻讀初中的學費,以此讓大傻乖乖回去幫忙幹活,幫家裏掙多點工分。而大傻見父親這樣子也就不敢反抗說些什麼,但是大傻的奶奶得知這事後便要找她兒子辯道,因為她知道大傻喜歡讀書,熱愛學習,長大後一定會有出息的,不可以現在就打消了他學習的念想。但是楊宗星卻以家裏窮沒有錢給大傻去上初中為理由,堅持不讓大傻去讀初中。娘倆為此吵了好幾次,而大傻心裏十分想去上初中,做夢都想,但是父親又說沒錢不讓去。幾經考慮,大傻想到了一個兩全辦法。他決定自己去掙初中的學費,不用他父親的錢,那樣子父親也就沒有理由不讓他去上學了。正是通過這個法子,大傻成了整個村子為數不多上了初中的孩子。而也正是因為上了初中,改變了大傻的精神世界,改變了大傻的一生。
初中學校在鎮上,從楊家村步行的話要走差不多兩個小時才能到,所以大傻隻能選擇住校。那時候學校有開食堂的,隻不過這跟大傻沒啥關係,因為楊宗星學費都不給大傻,更不用說吃飯的錢啦。所以大傻隻能每個周末就從家裏帶著一個星期的糧食到學校,有時候是粗米,有時候是紅薯絲,但是沒有其他東西下飯。奶奶心疼他,便用花生油炒一些蘿卜幹或者酸菜讓大傻每個星期帶去學校吃,也算菜裏有點油水啦。吃飯的時候,大傻便把米洗幹淨後放在從家裏帶過去的一個陶瓷碗裏,讓食堂的阿姨幫他把米炊熟,然後把奶奶給他做的蘿卜幹拿出來拌著吃,而這蘿卜酸菜一吃就是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有時候楊浩春見大傻天天都隻能吃蘿卜鹹菜,就把自己菜裏的肉分給大傻一些,畢竟都是從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楊浩春是大傻三個小夥伴裏為一個跟他一起上初中的,因為楊浩春家裏就他一個男孩子,而且他父親也支持他多讀點書,盡管浩春成績很一般。
每個星期,為了掙學費,大傻每天下午下課後都得去學校食堂後麵的田裏割一個小時的豬草,然後拿去喂豬(那時候學校自己養有豬,而喂的食主要是飯堂後麵種的豬草)。通過這份工作,大傻掙到了自己的學費,還有剩錢在過年的時候給弟弟妹妹買點小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