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有能力,但缺少機會,當初的趙引和夜飛是這種人,現在吳德友也是這樣的人。
他的武藝,膽魄和智慧,都超過了儲召,但他的幸運,卻比儲召要來的晚了許多。
現在,他有了領兵的機會,還是光明王朝最強大的中央軍,即便此戰之後,再沒有這樣的機會,但在光明王朝的武將之中,他也將會占據一席之地,能夠有所作為。
戰場上,一個軍人所需要的,除了謀略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膽魄,而他則並不缺少這一點。
黃胤被兩大高手拖住了,在功力大減的情況下,若不施展一些耗元氣的招式,短時間內,將難以擺脫對手,而他也不可能會任由敵方兩大高手去收攏兵力。
吳德友並沒有係統地學習過兵法,他也不是很懂得領兵打仗,但在這樣的戰場上,這樣的情況下,他卻直接地下了一道死命令,他要求所有的將士保持齊整長龍陣型,直衝韓非大營。
這是一步險棋,王領空沒有做,黃胤也不曾那麼做,可這時候他這麼做,黃胤沒有反對。
形勢已經大不相同了,敵軍的兩大上將軍被自己一人拖住,大批的敵人,更是四下分散,胡亂衝殺,不知東南西北,就算想要再度收攏兵力,韓非其實也是回天乏力了。
好一個膽大心細的漢子,對於吳德友的這一手,黃胤並沒有出言反對,他希望將領自主決策。
“韓將軍,敵人全部殺過來了,快撤吧。”終於,有將領悲觀了,主動勸說韓非了。
那是個年輕的將軍,剛剛殺敵返回,一身武藝,以至一流水平,甲衣上的兩支淺色羽毛,說明了他中將的身份,渾身的鮮血,也證明了他的驍勇善戰。
嗆地一聲,迎接這將軍的,是韓非忽然從腰間拔出的兵器,閃閃的寒光,將雪花映得淒涼。
“膽敢妖言惑眾,我當殺你,以儆三軍英魂。”韓非的表情和聲音,都讓空氣變得窒息。
年輕將軍毅然不懼,甚至策馬上前了一步:“韓將軍,大勢已去,再戰,則有全軍覆沒之虞。”
殺…光明王朝軍人的呐喊聲,還在韓非的耳朵裏回蕩著,片刻沉默,他終於收起了兵器。
略有不信任地瞟了那將軍一眼,他回頭朝身邊一將下了撤退的命令,倒也果斷得很。
說起來,那年輕將軍也是有身份的人,乃是大司令百曉言的侄子,他不好輕易就給殺了。
下令撤退,他是因為聽到了兩萬多匹戰馬衝鋒的聲音,他明白阪國軍人與光明王朝中央軍之間的差距,他不想以卵擊石,不想在這第一戰之中損失過大。
他能夠想象得到,既然一支敵軍已經開始對他發起衝鋒了,那麼另外的一支,恐怕很快就會行動了,如果真的等到了那個時候,他再撤退的話,兵力上的損失,恐怕已經很嚴重了。
吳德友的決策,算不上英明,但也沒有錯,他隻是將黃胤的計劃,稍稍提前了一步。
戰機,是不容忽視的,如果沒有把握好,即便計策再好,也不可能能夠收獲最好的戰果。
行動的早了,韓非提前就意識到了自己的重大失誤,吳德友的這一手,並沒有什麼顯著效果。
當他領著兩萬多中央軍殺向韓非大營的時候,韓非已經開始撤退了,四散的兵馬,也逐步就聚攏到了他的身旁,他退的並不快,他知道越是急躁,就越可能出錯。
他沒有向雷馳和莫俊兩人傳遞消息,但他相信這兩人,他知道這兩人肯定能夠順利脫身。
漫天的雪花,遍地的士兵,隨著撤退的消息傳開,四散的阪軍,終於從混亂開始走向有序了。
畢竟是軍人,擁有著良好的素質和紀律,不長的時間裏,韓非的身邊,就聚集了七萬人之多。
不知道自己的軍隊還剩下多少,但韓非明白,能夠聚攏七萬人,他就已經可以安全撤退了。
“百熾,青環山不容有失,為了防止黃胤小兒派人急行軍切斷我軍後路,你立即去鎮守。”
韓非不喜歡這個原本親黃派的王國大司令的侄子,加之剛剛一事,他現在是眼不見為淨。
百熾領命,帶著一支萬人隊伍,立即急行軍離開了,從臉色上看,他似乎也鬆了一口氣。
有的時候,有些人希望有大的靠山,可有的時候,有靠山,未必就安全,未必就能飛黃騰達。
自從黃胤獨立之後,在阪國內部,一眾重臣之中,日子最難過的,就數大司令百曉言了。
這事黃胤也曾聽說過,當時派人聯係過百曉言,希望他能離開阪國,投奔自己的光明王朝。
百曉言拒絕了,他的確敬佩黃胤,也不後悔曾經與黃胤相交相知,但他絕對不會背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