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兩人裝腔作勢地開頭,餘下的文武官員盡皆進言,紛紛請求刁威冊封黃胤為大軍統領。
這些請求的人之中,有的確是真心真意的,比如那百曉言,卻也有假情假意的,數韓非一方。
“記言,你是資料官,對於此事,有何看法?”問來問去,最後刁威還是問回了記言的頭上。
記言吃了一驚,他什麼時候有權利對這種大事指手劃腳了,但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怎麼會放棄,自然是要表達自己的意見:“國君,從資料上看,臣下不支持拜明侯為統領;可從目前的國情來看,臣下又支持拜明侯為統領。因為隻有明侯,才能震懾強敵,同時攻克四方。”
刁威垂下頭去,似乎在思考著每個人的話,現在的明侯勢力太大,他是真的有些擔心了,好一會兒之後,他才抬起了頭:“明侯,本王不是虛偽之人,想先問你一個問題:若是本侯封韓非為鎮國將軍,與莫駿,雷池兩位上將一道,領十五萬精兵鎮守王都,再拜你為統領,兵馬可自行征召,本王提供錢糧,你替本王征戰四方,城池由你先行接收,不知你是否同意?”
刁威這國君,當的也真個無奈。想來,當年的費國前帝君,在麵對功高震主的費笑言時,恐怕也是這種感受吧?不知為何,黃胤忽然就想到了這點,他不由得有些可憐刁威起來。
事實上,若是黃胤的兵馬是刁威召集的,刁威自然不會這般遷就,偏偏黃胤的兵馬都是他一手召集的,加之前番一戰,黃胤名動天下,這些兵士更是堅定了跟隨的信念,刁威無可奈何。
黃胤出列,微微拱手行禮,道:“前番一戰,王都因我而毀壞不少,我本就心中不安,國君如此想法,是為了王都的安危,我心悅誠服,絕無異言。”
“好,此議便就此落實,從今日起,本王拜明侯為統領,暫且執掌本部兵馬,日後可自行征召兵馬。再拜韓非為鎮國將軍,替本王鎮守王都。”刁威站起身,表情顯得極為莊重。
“謝過國君。”黃胤淡淡開口,此時的他,職位已經是巔峰,已不需向國君行禮了。
“臣下拜謝國君。”韓非就不同了,隻要黃胤在,他就得收斂,是以很忠心地躬身行了大禮。
點將出兵,都要有大軍在場,甚至文武百官旁列,此時拜統領,因為不倫不類,才這般草率。
哼,千年來,本侯是第一個這麼怪異的統領,這國君負我在先,將來卻是不能怪我負他了。
“國君,早在我投靠的時候,我就已經對旬國下了套,如今已經到了收網的時候,請國君不要怪我提前下朝,我需要替國君拿下旬國。”雖然明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黃胤的心中,還是不怎麼高興,此時他已經不想給國君麵子了,何況他所說的話,也的確是實情。
“明侯且慢,本王還有一事,需要參考你的意見。”刁威本來不在意的,卻忽然想起一件事。
黃胤停下剛剛邁出的腳步,緩緩轉過身,道:“國君,你是要問我,是否繼續攻打費國?”
這個明侯,果然是不可思議,我的心思,全都被他猜透了,難怪韓非三人堅持要我堤防著他,唉,也不知道,日後老祖宗回來了,會不會怪我;也不知道,我的做法,是否正確呢。
刁威心中想著,也不虛偽,點了點頭,道:“不錯,鎮國將軍未能攻克費國沿海的三大城池,而本王還記得明侯的三路出兵之計,如今你已完成了一路,又即將完成第二路,是以思量再三,還是決定詢問你,關於這攻打費國的第三路,你準備如何行事?”
你不問還好,你這一問,卻是給了我口實,罷了,與人方便,便是於己方便,還是忍讓的好。
第一時間,黃胤想起了當初與韓非三人的約定,而如今費笑言沒有出現,三人卻灰溜溜地回國了,這正好給了他口實,可他再一想,還是放棄了這思想,到這一刻,他成熟了幾分。
“國君,第三路,將來時機到了,我會興兵。目前,國君應將目光放在這西方的廣袤土地上,上邊的旬國和孔國,下邊的寮國,才是國君迫切需要拿下的。”對於費國,黃胤不想多說。
刁威點了點頭,也不多問,反正他沒有軍事才能,這些事,交給了黃胤,他也幹預不了什麼。
黃胤正往出走著的,走到半路,忽然想起一事,便又回身,朝眾位文武官員拱了拱手:“列位,本月二十日,是我的大婚之日,如若不嫌棄,還望前來喝一杯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