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識劍威力(1 / 2)

師傅的話,為無名今後的修煉指明了道路,那就是盡早結成金丹,真正地在修仙一途上登堂入室。

他下一步的修煉目標是神變,由於無名靈魂強大,神識已生,神變其實已經具備了基本條件,隻差半步融神而已,他對自己很有信心。

不過想到神識問題,倒是讓他想起了掌教至尊傳授的兩樣功夫來,其中,七十三變神通需要元神境界方能修煉,現在隻能望梅止渴;而識劍術隻需要神識足夠強大,對境界無甚要求,無名完全符合修行的條件。

反正現有的力量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他打算暫時停止龍象般若勁的突破,轉修識劍術。

當他信步回到無名崖時,靈霧海洋已經散去,部分門人弟子已經離開,但就地安紮,準備常住的人卻明顯增加,不少人正在崖下坐而論道,印證所學所悟。

見到無名回來,眾人都自發起立,齊齊抱拳,山呼:“參見少主!”

無名想不到自己的人氣原來已經這麼旺,根據他現有的經驗,細看這些人的氣勢,發現多數是金丹期的弟子,元嬰期的也不乏其人,唯自己一人是先天期,但卻沒有一個忤逆於他。

個中原因,一則是過去萬劍生的作惡多端襯托了無名的明德慎行;二則是無名真傳弟子的地位本來就遠遠高於普通弟子;更重要的是無名的所謂聚靈神通給門人弟子們帶來了不可想象的好處和希望,誰也不願意失去這種既得利益。

他能感覺到,所有師兄、師姐對自己的敬服都是發至內心的,現在自己真有點玄劍峰“領袖”的味道了。

但無名並沒有因此而飄飄然,因為他自己心目中有著拯救父母,撼動地獄的宏偉目標,沒有縱橫三界的本領可不行。

他趕緊謙遜地向眾人還禮,並致歉到:“各位師兄師姐,接下來小弟將參悟一些別的東西,暫不開啟聚靈神通,這段時間去留兩便,有不當之處,敬乞見諒!”

“少主嚴重了,有之前的幾次造化,我等已是受益匪淺,怎敢貪心不足,耽誤少主修行?這種機緣得之我福,失之我命,大夥兒之所以留下,一者打定主意,要緊緊追隨少主,二者相互借鑒,彼此參悟,有利於修行,還請少主勿怪!”一位能言善辯的師兄代表大家發言了。

眾人俱皆點頭同意,無名很滿意地告別眾人,回歸洞府。

進入洞府前,吩咐紅英二人將無名崖重新命名為悟道崖,並將琉璃宮燈取下,徑直參悟識劍術去了。

關於識劍術,乃是神識化劍秘術的簡稱,包括神識溫養、神識控製、神識化形、識劍攻伐等幾大步驟,是一個另類的修煉體係,說白了就是精神攻擊的修煉體係。

所謂神識溫養,就是要培養壯大神識及其感知範圍。一般而言,個人境界越高,則氣血越旺盛,氣血越旺盛,則精氣神越充足。密曰:“公欲增益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

所以,隨著無名境界的一路突破,其相應地神識感知能力和範圍也自然而然地連翻了幾番。

但無名對比鬼修的養魂術,發現這種幾乎被修仙界公認的鐵律,其實隻是表麵現象。

為何?

根據《鬼修初解》的理論,魂魄乃是精神的本源,神識乃是靈魂的功能顯示,魂魄越強大,神識越強大。

境界越高,則氣血越旺盛,代表精神本源的七魄越強大,靈魂總量就越大,神識能量自然就越渾厚。

神識溫養之術,乃是通過對神識功能的強化間接溫養魂魄,相比鬼修的養魂術,實乃本末倒置之舉也。

所幸無名靈魂已經十分強大,而且上山前已經修出陽神、七魄也觀想顯形,單就靈魂而言,已經是半個元神高手,至於神識,似乎比元神高手還要強大,這在無名感知天玄劍尊時得到了驗證。

天玄劍尊主修靈魂要求頗高的萬劍歸宗訣,號稱同階無敵,連他都不能感知無名的窺探,可見一般元神高手在神識方麵更不如無名精純和強大。

所以,他不必在養魂或養神上浪費功夫,可以直接進行第二階段神識控製的訓練,這就是先天優勢。

神識控製,乃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

首先,需要控製神識覆蓋的範圍,一般人習慣於盡可能地擴張感知範圍,本能地擴大神識覆蓋範圍,而識劍術的要求卻反其道而行,要縮小感知範圍,但卻要求提高感知精度。

無名在洞中閉關操控神識,連續打熬十餘日,雖有小獲,進步甚微。

回想起自己在地心陰陽湖中體會天視地聽之法的經驗,當天視、地聽各自分開,差不多有千裏方圓的感知極限,但二者同時進行時,範圍由方圓一千公裏縮小到五公裏,若能參悟其中奧妙,神識操控豈不是進步神速?

靈犀一動之間,他想到了一個關鍵問題,為何天視地聽同時使用感知範圍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