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來到高城山頂,運起天視地聽大法,但見倚天主峰高不見頂,呈劍刺青天之勢,周遭群峰簇擁,上有紫氣凝為華蓋,輻射寰宇,更有瑞獸騰雲,形態詭異,也有仙鶴啼鳴,其聲悠遠高亢。
偶爾,能夠見到幾道神光在天穹之上一閃而逝,快逾閃電,直上青冥,遨遊九天。
隱約可見靈泉汩汩,百花盛開,瑞氣騰騰,仙霞繚繞,如同萬千絲絛垂落而下。
尤為顯眼的是那倚天山萬步天梯,如銀河倒掛,迤邐綿延,有登天之險。
無名定了定神,正欲拾級而上,不料這一腳卻怎麼也踏不上天梯,明明朝天梯踏去,落下卻在原地,不能前進分毫。
這想必就是那九天大羅密隱護山仙陣作怪?
忽然,無名想到了那日玄重子的話,拿出那枚紫色的令牌,試著以神識探入令牌,冥冥中似乎觸及到了某種禁製。
與此同時,倚天頂峰上,正在打坐的玄重子睜開了眼睛,微笑著捋了下虎須:“這小子總算來了!”隻見他輕描淡寫地打了個印決,喝聲:“天地無極,乾坤借法,攝!”
一道虹光自天上瀉下,“啊——“無名隻來得及驚叫一聲,轉眼自己就被攝到了倚天絕頂!
驚魂甫定,打量倚天絕頂,但見四麵罡風如刀,把黑鐵般的岩石切割得崢嶸而又恐怖,不知名的小樹在風中倔強的掙紮。
眼角餘光看向山下,不知其高有幾十萬丈,更有霞光霧氣遊蕩於半山之間,萬步天梯不過是若有若無的絲線。
以無名的心智,此時也不由得升起一種大恐怖!
然而無名很快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玄重子所在的數十丈方圓內,盡然是風平浪靜,一塵不起。
震驚於玄重子的仙家手段,詫異地望向玄重子方向,隻見玄重子那亙古威嚴肅穆的臉上破天荒地露出微笑,眼神凝視著他,顯得既親切,又深不可測。
仿佛過去了很久,又仿佛隻是一瞬間,玄重子終於發話了。
“歡迎小友來到倚天密境,你既持令到此,想必已有入山修行的意願?”
無名忙雙手交上令牌:“小生願入山修行,望仙師成全!”
玄重子一指山下萬步天梯:“入我倚天,須經問天路、問心路、天擇路三重考驗,成功者方成外門弟子,失敗者直接淘汰;若有特殊根骨,亦可經長老諫言,直接接引為外門弟子。未知你選擇何種入門方式?”
無名略著思慮,毅然答道:“小生初入倚天,不識門派長老,願經三路考驗!”
“哈哈哈,不必!你已是先天小成之身,更兼神魂強大,三路考驗已略顯多餘。我那日於閉關中心血來潮,下山與你巧遇,也足見緣分,老夫願結個善緣,親作接引。你可願意?”
無名定下神來,感覺玄重子一番話內含玄機,於是弱弱地問道:“敢問仙師,何謂先天小成之身?”
玄重子眼顯狐疑之色,脫口問到:“你既修成先天小成之體,卻不知先天為何物,豈非咄咄怪事?未知你入山前可學過世俗武功?師承何派?有何奇遇否?”
為隱瞞地心陰陽湖的經曆,無名對此早有腹稿,低眉答到:“小生入山前未曾修行,隻讀儒家聖賢經書,至於奇遇,平生隻有一例,某日外出野遊,進得一山洞,誤食過五色金丹一粒,旋即全身內外劇痛難忍,以致昏厥七日之久,醒來才發現自己力大無窮,當即倒拔幾棵鬆柏,信手撚來,不費吹灰之力,記憶亦是萬分清晰,連健忘了多年的瑣事都曆曆在目,找到回家的路當然不在話下。如今思之,恍若仍在夢中。”
玄重子大為震驚:“真是仙緣不淺,難怪!難怪!也罷,老夫索性給你解釋一二,以增常識。”
無名一麵洗耳恭聽,一麵暗想:編個故事聽了都那麼大反應,要是說了實情,又當若何?可見娘的囑咐是很有道理的。
隻見玄重子收拾好心情,徐徐道來:“先天小成者,乃世俗武功的一個重要境界。世俗武功,蓋有後天、先天之分,各有十重境界,超脫後天入先天,便是江湖一流高手矣。”
“先天一重練皮膜,金鍾、鐵布防不俗;先天二重練筋骨,縮骨換形枷難阻;先天三重練髒腑,氣血旺盛比獅虎;先天四重練顱腦,銅頭鐵皮經刀斧;先天五重換新血,氣力悠長久不衰,這就是先天小成的境界。”
“先天六重內勁生,勢大力沉帶反震;先天七重已通靈,真氣外放異象顯;先天八重是神變,靈魂蛻變生識神;先天九重為不死,斷肢殘臂能複生;先天十重大圓滿,毀山斷流比半仙。”
玄重子稍歇,無名趁機問道:“仙師,先天大圓滿如此厲害,比之修仙者如何?我怎麼感覺不到先天小成的威力?”
玄重子笑道:“所謂先天期,在修仙界有另外一個說法,喚作築基期,先天大圓滿,即築基巔峰,是結丹的必經階段,也是修仙的起點,隻有結成金丹的真人,才算得上真正的修仙者,差距豈止萬裏,不可比也!”
“金丹之上還有元嬰、元神、大乘、返虛(地仙)諸境界,若能僥幸渡劫成功, 即霞舉飛升仙界,成就天仙業位。”
“你雖有先天小成之身,有些小成的表征,但畢竟獲取於外丹,非自身修煉領悟所得,故雖有小成之體,卻無小成之能,實力勘勘達到先天一重耳!”
無名恍然大悟,敬畏有加,言語更為謙恭:“謝仙師不吝解惑,但不知外門、內門何以別乎?還請仙師教我。”
玄重子來了興致:“本派外門弟子數萬,乃初入先天者,九成半經過了三路考驗,餘者經長老或真傳弟子接引入門,外門是培養、篩選內門弟子的搖籃;外門弟子自覺能力足夠,通過實力測試可入內門,接受門派重點培養;本派內門弟子數千,若靈根、心性被門中長老看重,可拜在長老門下,成為某一長老的真傳弟子,有機會繼受長老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