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窪,一個不起眼的小鄉村,坐落在魯西南一片平原上。村北一條小河橫流,水勢平緩,灌溉滋潤兩岸的土地。這一片平原由洪水衝擊而成,土色黝黑,肥沃非常。趙家窪可謂得天獨厚,村子裏大約一千人口,村裏的田地分散在小河兩岸,勤勞的村民用雙手,開挖出一條條水渠,引流小河水,用來在幹旱的時節澆灌土地,一旦雨水過多,造成災澇,水渠便用來引水入河,順著河水排到遠在二十裏外的龍山湖去。
小村雖然名叫趙家窪,趙姓卻不多,隻有三五家,反倒是張、王、劉、李、方等姓,人口占了多數。這日清早,村裏的部分壯勞力正在小隊長的帶領下,在麥田裏忙活。早春的風,依舊寒冷,小隊長劉二寶抿了抿粗布黑棉襖,看著懶散的一幫漢子,大聲吼道:“他奶奶滴,都給我提起精神來,昨天晚上周書記可是說了,咱們小隊今天早上必須把村裏的牲口圈積攢的糞便給清理幹淨,否則回到村裏都他娘的餓肚子去。”
周姓在趙家窪人口更少,隻有兩家人,還是親兄弟兩個,老大周傳順,老二周傳福。周傳順的老爹早年闖關東,在關外混的不如意,到了五十多歲,葉落歸根,人老想家,便攜家帶口返回老家。周傳順長得人高馬大,回到老家的時候,已經十六歲了,一口地道的東北腔,再也改變不了。周傳順人聰明,也賊大膽,為了一家人能在趙家窪站住腳,可著勁的巴結原來的老書記方慶開。一年冬天,方慶開的老伴得了一場重病,在醫院治療了半個月,才得好轉,周傳順琢磨著這是一個好機會,和老爹周老根商量了一下,準備給方書記送上一份重禮。可是六十年代,農村哪裏有什麼稀罕東西,就是豬肉也要憑票供應,周老根聽了兒子的話也犯難了,這寒冬臘月的,哪裏去尋摸拿得出手的東西呢?
周傳順說道:“爹,你甭管了,我有辦法,不過你得給我半斤燒酒。”
周老根道:“你年輕輕的,要酒幹嘛?”
周傳順說道:“你把你壓箱底的燒酒拿給我就行,明天一早,保證讓你體體麵麵的去看方家大娘。”
周老根知道這個兒子心野,保不準有什麼法子,就囑咐了一句:“兒啊,犯法的事咱們可不能幹。”
周傳順暗笑老爹死腦筋,為了穩住老爹,回了一句:“放心吧,爹,龍山湖看湖的柱子和我是好哥們,我讓他想辦法給我弄兩條大鯉魚。”
周老根心疼的拿出了一直舍不得喝的半瓶燒酒,遞給周傳順,周傳順接了過來,揣在懷裏,出了家門。冬天黑的早,周傳順來到趙家窪的魚塘邊。魚塘是趙家窪的村民蓋房取土後遺留下來的,方慶開在原來的基礎上,組織村民挖深了一些,便用作村裏的魚塘了。這一片魚塘本來不大,因為趙家窪周圍的田地地勢低窪,正趕上學大寨的風潮正盛,張家營公社裏便組織人手,進行澇窪地改造,借勢把魚塘擴大了數倍,挖出的土方,抬高了周圍的土地,也算是大功一件,公社書記因為這件事被提拔到了縣裏,坐上了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