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沉寂,東方重見魚肚白,而就在天啟新帝迎來他新婚的第一個黎明時,震驚朝野的消息也伴隨著照進壽陽宮的第一縷陽光送到了他麵前。
皇帝大婚當晚,靖王府大火,據聞全府上下包括仆傭在內共一百三十六口人盡皆付之一炬,皇帝心痛,命羽林軍將其焦屍全部找到,並在京城郊外十裏將其全部下葬,並為紀念靖王慕容珩修築驛亭,將此地命名為十裏坡,以表達其對靖王的思念。
自此之後,常有在十裏坡休憩的旅人信誓旦旦的聲稱他們多次在此處見到一位器宇不凡,卻總是眉心微皺的男子,那人仿佛總是望著朝西的方向,既像是在看風景又像是在找尋什麼人的身影。他雙眼的輪廓十分好看,卻仿佛總也蒙著一層薄薄的霧氣,像是有陰霾漂浮其上,不隻說話的聲音淡淡的,看人的目光也同樣淡淡的。
由於旅人們在京城來往頻繁,卻通常不在此處逗留太長時間,因此,對那個久久守候在十裏長亭內的男子的描述版本也存在很多版本,但有一點卻都十分一致,那便是那個男人似乎總是在歎氣,並且每次在十裏長亭內逗留的時間都不超過一個時辰。加之那裏埋葬著靖王府內上上下下一百三十六口眷屬的屍骨,那名陌生男子的表現和身份卻又好像更加明確了一些。但還有更多人猜測,那名舉手投足間都卓爾不凡的男子,或許就是當今聖上。因為世人皆知,當今皇上與其皇兄靖王慕容珩感情深厚,這座十裏長亭便是皇上為了祭奠其皇兄而不遺餘力修築於此的。
陌生男子的身份最終成謎,在時間的洪流中將來往於此的人們的記憶洗刷再洗刷,終究如過眼煙雲般消散。
再說皇帝大婚次日,大赦天下,普天同慶。史書記載,天啟新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削減一切苛捐雜稅,並開商路,與各國互通有無,創建了天啟建國以來最強大的盛世帝國,並未後世所稱道。
一年後。
這日壽陽宮內的宮女太監們個個都是一臉焦急的模樣,進進出出間皆是低垂目光,大汗淋漓,步履生風,看那樣子像是生怕有人阻了自己前進的道路般,總之沒有一個人的臉色是正常的。
當然,這也完全怨不得他們,七月初七,是皇後臨盆的大日子,絕對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馬虎,這可是關乎腦袋的大事兒,無論是有經驗的還是沒經驗的,一律緊張的從頭抖到腳,走也走不利索,話也說不清楚。
反倒是皇帝與平日裏看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倘若硬要從他身上找出點兒什麼來,恐怕就是他那張比平日裏略顯蒼白的臉色。
太醫跟宮內極富接生經驗的桂嬤嬤守在皇後的鳳榻前,那一雙雙眼睛別提有多謹慎小心,仿佛鳳榻上躺著的不是臨盆在即的皇後而是一碰即碎的瓷娃娃。
壽陽宮內略顯壓抑的氣氛令慕容齊覺得有些氣悶,他索性等在了禦書房,借奏折來消磨自己內心的焦躁和牽掛。
一年的時間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長,不得不說,他的皇後是位賢良的女人,他對她雖沒有尋常夫妻間的那種愛,但也算有情有意。
他不是個鐵石心腸的人,一個女人從遙遠的國度為政治聯姻而來,本就是這時代輦車下的犧牲者,如他一般,他沒有理由不對她好一點。
倘若現在坐在此處的慕容珩……也一定會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