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1 / 2)

“思想觀念,是在一定曆史條件下、特定環境下形成的。就三峽庫區而言,特殊、複雜的地理環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讓不少人形成了封閉的峽穀意識和種種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它們主要表現為:一是‘短’,目光短淺,隻看到眼前,隻看到鼻子下邊一小塊天地,缺乏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的眼界和能力;二是‘怕’,怕擔風險,怕擔責任;三是‘僵’,思想僵化,工作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四是‘滿’,小富即安,小成即滿,工作不思進取;五是‘靠’,移民是‘國家行動’,政府就要把我們養起來,包起來,缺乏自強不息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落後的、消極的觀念,成為製約庫區發展最大的瓶頸。”

“要加快庫區產業發展,必須首先破除這些落後、消極的思想觀念。有這樣一則故事:有兩個農民進城,這天天氣非常熱,口渴難耐,於是他們來到一個飲料部,一打聽,一杯水兩塊錢,其中一人就想,水在我們那裏是不要錢的,而這邊水都要錢,可見這裏不好過,我得回去;另一個人則想,水在我們那兒是不值錢的,而這裏的水都能賣錢,可見這裏很好掙錢,我得留下。不同的觀念,令兩人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回家的,生活依舊,而留下的,得到了發展,生活越來越好。可見,要改變命運,必須先改變觀念。人們常常不是沒有好的機會,而是沒有新的思想、好的觀念。”

這番充滿激情的講話把同誌們的心煽得熱乎乎的了。

講話中,方舟讀一紙秘書送來的電文:“這是剛收到的傳真,江南建材集團老總孫為民要帶隊來雲豐縣考察,準備在雲豐縣投資建廠。這是大好事。江南集團是全國建材行業有名氣的大企業,它來雲豐縣落戶,可以成為雲豐縣的龍頭產業,帶動一大片哩。從現在起我們就積極準備!”

上海江南建材集團有著現代化的廠房,整整齊齊,色彩明快,車間周圍的綠化很好,像花園一樣。一座造型很新穎前衛的廠門,門上塑著的字是:上海江南建材集團。進大門是一個廣場,中心是一座音樂噴泉。噴泉旁一排旗杆上飄著彩旗,頗有些聯合國的味道。廣場後麵是集團總部辦公大樓。

12樓的大會議室,裝飾得富麗堂皇。圍著橢圓形會議桌坐滿了人,大家都在本子上記著什麼。這是在開集團領導層會議。

坐在正中位置的是孫為民,他是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身黑西裝,顯得莊重,氣派,他講完了話,合上筆記本。

大家站起來,推開椅子朝外走去。

一些辦事人員趁機送上文件夾請他簽字。

女秘書尚小可一陣風跑進來,推開眾人,把一部紅色無繩電話遞給孫為民,尚小可道:“孫總,市長電話……”又雙手壓壓,示意大家不要說話。

孫為民不敢大意,站起來走到窗前。孫為民道:“劉市長,我是孫為民……”

劉市長在電話裏說:“為民,聽說你前不久去了趟三峽?”

“我是去為父親遷墓的。劉市長,有什麼事嗎?”他知道市長找他肯定有事,而且一定與三峽有關係。

“你是三峽人吧?離開幾十年後回去,有什麼印象?”劉市長的聲音、語氣不緊不慢。

“窮。時間像是在那裏停滯了,始終是窮。”

“可三峽人的精神不貧窮,他們為長江中下遊人民不受洪澇襲擊,一直在作出奉獻哩。”

“我們家鄉的人,很樸實,很能吃苦。”

“你想過沒有,該怎樣來報答你家鄉對你的養育之恩呢?”

孫為民一頭霧水,道:“你是指……”

“最近,中央召開了‘對口支援三峽’的全國會議,全國都要支援三峽;除了無償支援外,中央還鼓勵企業去那兒辦廠,投資,特別是希望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把眼光,把市場往西部放,當然,還是要按經濟規律辦,號召歸號召,還是要企業自願。企業要講效益,要算賬,要講賺錢,但有時,也不能隻看到錢,也應該有一種精神,也應該看遠一些。我是鼓勵你去的,一方麵是回報家鄉,另一方麵,也是從企業發展考慮。當然,這不是政府強迫你啊,隻供你參考。”

“劉市長,正好我向你彙報,我們剛剛開完公司董事會,研究公司下一步的發展,有的主張北進,有的主張南下。”

“有主張西進的嗎?”

“沒有。”

“要有這樣的戰略眼光,對口支援三峽,這是大好事。向西部發展,可以提前占領市場,是企業發展重要的一步……好吧,主意還是由你們自己拿,有什麼想法,可以直接找我。對口支援工作,是市政府要抓的一件大事。”

孫為民放下電話,還在思考市長的話。這時他發現,會議室的人都已走完了,就剩他一個人了。

他踱步來到貼在牆上的一張巨幅中國地圖前,尋找著西部,尋找著長江、重慶、三峽、雲豐縣,久久凝視。

走廊裏響起了腳步聲,是秘書尚小可進來了。她沒作聲,立在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