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大膽想了想道,“中醫對疾病的認識始終要以人體內在的動態平衡為著眼點,所以中醫對疾病病因的研究,並不是微觀地研究各種致病因子形態和結構,而是將各種致病因子和它所引起的人體平衡破壞情況相結合來研究。
這種研究方式有什麼好處呢?這個好處就在於不管外界致病因子如何複雜多變,隻要把握住了人體平衡的變化情況,我們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質,也就能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所以,你也不必過於擔心。即便我不知道你的病因是什麼,但我也能從根本上進行治療。”
“可是,你連病因都不明白,怎麼治療?”李岫美擔心地道。
“平衡。”龍大膽拿過筆,在紙上畫了一個天平。“正常的人體狀態是處在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這種平衡是多方麵的。陰陽、寒熱等等,都隻是一種具象化的形容。
中醫對病因的這種研究方法,使我們能永遠用已知的目光來看待疾病。如果把致病因子作為疾病的重點來研究,那我們永遠隻能跟在疾病後麵跑,一旦遇到未知的致病因子,就傻眼了,就毫無辦法了。
比如西醫學把微生物作為感染性疾病的主體,且不說對付未知微生物時的束手無策,即使是已知微生物,因為其種類繁多、變異多樣,也往往找不到好的辦法。隨著抗生素過多、過濫使用,微生物的耐藥性不斷加強,抗生素的療效在不斷地下降,有時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甚至超過了微生物對人體造成的影響。
對於在西醫研究方法下出現的這一係列問題,我把它比喻為“農藥現象”。我們可以看到,隨著農藥的發明和使用,病蟲害並未減少或消失,反而給人類自身造成了更大的麻煩,比如害蟲的耐藥性越來越強,農藥的毒性越來越大,農藥殘留導致中毒,長期食用含有超標農藥的食物而導致腫瘤發病率日益增加等,這是為什麼?
這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治理病蟲害的關鍵。
我們現在已經認識到,蟲害的關鍵在於自然生態平衡被破壞,如害蟲的天敵鳥類、青蛙等大量減少,氣候環境的異常等等。這些因素的改變使害蟲獲得了大量繁殖的條件,如果我們不注重恢複自然的生態平衡,而是一味地用農藥來殺害蟲,非但殺不完害蟲,反而會給人類自身帶來極大的危害。
西醫現在對感染性疾病所采用的抗菌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正在重複我們當年對付病蟲害時的錯誤,總有一天,我們會認識到這種方法的錯誤之處。而如果把致病因子所引起的人體動態平衡變化作為重點,那我們就可以不管致病因子是否已知,隻要根據疾病的症狀表現來判斷體內的平衡變化,就能找到治療疾病的方法。
這就是中醫病因研究方法的優越性所在,而且這種研究方法是更符合生命科學的法則的。我不管你是怎麼弄成現在這樣的,我的方法都是恢複你體內的這個天平。”
李岫美被他說得一頭霧水,愣愣地不知道作何回答。龍大膽點頭道,“我會先處理的麵部的情況,不過我事先得告訴你,這個過程可不會太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