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2)

她生於江南一座偏遠的小山村,母親生她時,於月上中天時開始陣痛,曆時一夜生下她,所以,取名為月見。

因為這個名字,她時常都對上天心存感激,因為她那大字不識幾個的爹娘給她取名時,從善如流的追隨先輩、鄉鄰的優良取名傳統,即:男娃秉著好養活的原則,通常以牲口命名,如狗娃,大牛之類。女娃就按那漫山遍野開的花兒命名。還有不靠譜的,出生時,瞅到啥叫啥。靠譜的,就花費點銀錢請遠近有點名頭的秀才給起個名兒,但是,窮鄉僻壤的,一來,秀才難尋,二來,願意勞民傷財的人畢竟不多。所以,大部份的娃打一出生,起名兒就是一個悲催的開始。她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她運氣好,她娘陣痛時,那一輪明亮的圓月高掛中天,她爹一個心血來潮便有了這名兒,以至於她在七裏八鄉的那些個叫菊花、槐花的女娃堆裏,著實得意了兩年。

她對家鄉的印象止步於七歲。七歲那年,天氣幹旱,糧食顆粒無收,農人或餓死或為流民遠離家鄉尋找生機。她的父母雙親不願遠離家鄉,最終獨留下她雙雙去了。

她家屋前園子裏有棵有些年歲的梨樹,據她爹說,是她姥爺種下的,每到春天,滿園的繁花似錦,淡淡的清香飄過整整一季。她趴在老梨樹下挖了足足三天才挖出一個大坑,一邊抽噎著強忍哭聲一邊掩埋父母。她記得爹說她哭起來像個小花貓,模樣難看死了,所以,她很少哭。

她給父母立了個很大的墳頭,據村裏的老人說,這是死後的人在陰間住的房子,她希望父母在陰間也能住著舒服,到春天,還能聞見這滿園的梨花香。

她抱著裹了幾件衣服和父母留存的幹糧的包袱,在墳前坐了大半天。她想跟著雙親一起守在這祖輩都生活的地方,可是爹死前卻說,這裏他們守著便好,月兒隻要離開這裏好好活下去,清明的時候,記得燒點紙錢孝順下爹娘就好。她用袖口抹了眼淚,堅定的站起來,背著包袱頭也不回的走了。爹說的話她都牢牢的記在了心裏。

她混在那些陸陸續續走出大山的流民群裏,頂著一張抹了灶灰的小臉,穿著一身男娃的衣服,包袱裏的幹糧在實在頂不住餓了,才偷偷的在夜深人靜趁人不注意時偷偷吃上一兩口。她謹記著爹的話,獨身行走要換男裝,財不外露,救命糧食也一樣。

一路有驚無險、翻山越嶺的終於到達了個小縣城,縣城的城門外已聚集了大量的流民,三五成群的沿著兩邊的城牆挨坐在一起。新到達的流民們也很自覺的尋找著落腳的地方,沒有人去打擾城門兩邊帶刀的守衛。月見看了看左右兩邊的人海,沒有試圖走進人群尋找熟識的鄉鄰,她知道,這個時候,誰也顧不上誰。她很幹脆的抱著包袱撿了塊人少的地方靠著一棵樹坐了下來。她記得爹曾說過,人聚集得多的地方,是非也多。人也不能落單,就算是一頭狼,落單了也能被弱小蠶食。

她抬頭靜靜的看了看十月的天,此時已近正午,太陽有些刺眼,頭上的樹葉因幹旱失去了原有的色澤,毫無生氣的耷拉著。她閉上眼假寐,對於怎麼活下去,她也沒個準頭。在來的路上,聽那些流民安慰餓哭的娃兒說,到了縣城就好了,到了縣城,就能吃上飯了,朝廷會救濟他們的。她是不知道朝廷會不會救濟他們,但她決計不會讓自己餓死的,她得好好活著,以後能賺銀子孝順父母,讓他們在陰間也能過上好日子。

就在月見胡思亂想的檔口,城門口出現了一陣騷亂,接著就聽周圍的流民興奮的喊叫起來:“發吃的了!發吃的了!趕快去排隊!”

月見一個激靈,迅速睜開眼,嗖的一下爬起來抱牢包袱拔腿就往城門口處跑。此時城門口兩邊各擺放了一個放置著食物的板車,板車前已各排了一條長隊伍,有兩三人沿著隊伍邊走邊重複的喊:“大家不要慌,不要搶,人人都有份,請好好排隊!……”月見瞅著稍短的一個隊伍火速的站了上去。爹說,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遇見機會要先下手為強,落人後隻有撿剩食的份,運氣不好,連剩食都沒得吃。她對此深有體會,還因此有頓飯吃得食不知味。那是前年村裏的娃兒一起去池塘邊抓魚時的事,當時她蹲在岸邊守著幾條魚盯好久了,就等它們放鬆警惕好一網打盡,卻被狗蛋那死小子先下手了。她回家向爹哭訴,爹當時就說了這番讓她咬牙切齒的話。

月見探了探頭,想看看前麵排了多少人,順便瞅瞅送吃食的恩人們的長相,怎麼說,也要在心裏表達一下對恩人們的感激之情。這一看之下,月見差點要嘖嘖嘖的咂嘴了,就見前麵派發吃食的是三位年紀很輕的小姐、公子,穿著的衣服她見都沒見過,光鮮亮麗。她很果斷的縮回了頭,看了看自己身上已經灰不溜湫的粗布麻衣,嗯,這是用爹的衣服改的,穿起來很親切,就連補丁也很可愛,跟她一樣。爹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