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冬陽照常去學校。
這天,是個晴天,即使是陰雨天,冬陽也不會感到壓抑。
期中考試成績單出來了。冬陽看著各科的分數,明白了:人生沒有如果,早點知道了內向性格是合理的,當然不會有這麼多矛盾發生,不會這麼痛苦。可是,如果那樣,自己也體悟不到很多道理,不會有這麼突出的成績。有得必有失,她選擇接受、喜歡、珍惜已經擁有的,把已失去就當作用來交換的籌碼。
第二次心理谘詢,冬陽決定定在高考的時候進行,提前一兩天預約。因為高考會占用學校教室,學校肯定放假。
冬國新和李世然見女兒做完心理谘詢後的些微變化,不由得感到欣慰,又不禁覺得傷寒歎息。一家人的關係緩和了些,在一起時哪怕沉默著、安靜著,也不再爭吵。
冬陽這段日子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偶爾會上網關注夏冰的動態,畢竟還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她。她也真的想念在A城一起念書的同學,總是一個人不停地回憶那些片段,卻從不奢望回憶裏的那些人有誰還記得她。她就是這樣,既驕傲,又自卑;既堅強,又軟弱。
不論怎樣,這些都是經曆帶給她的,不是本真的她,她其實隻是個喜歡溫情與浪漫的小女生。
2014年6月7日下午2點,冬陽人生中的第二次心理谘詢開始。同一時間,和冬陽原本同一屆的同學們正經曆著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重要到關係命運的考試——高考。
這次谘詢的主題早已定好,冬陽和谘詢師都早有準備,所以一上來進行的很順利,一個講述得生動流利,一個耐心地傾聽並時而插話提點。
總的來說,谘詢師的意思是:對於愛情,隨心就好,沒必要太理智。心理谘詢隻能幫助來訪者本人解決當下的問題。如果不明白對方的想法,直接問比較好,不要猜來猜去。見自己想見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
冬陽知道谘詢師隻能幫她到這裏,問題的真相還是要靠自己去探索、發現。
第二天是高考的最後一天,冬陽隨時關注的夏冰的動態,果然,晚上十點多,大概是考完試興奮,夏冰發了一條微博:"高考,完成了!爽啊!〃
冬陽不禁替夏冰,也是替所有高考完了的同學,鬆了一口氣,從小學到高三,這麼多年的寒窗苦讀,不就是為了這一次考試嗎?等了這麼多年才等來了這次考試,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都說高考完了,上了大學就解脫了,真的是這樣嗎?也許不是,可那又怎樣,今朝有酒今朝醉,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過活方式。
冬陽在電腦桌前坐著,腦子裏不停在想:"這個時候,他在做什麼呢?是在個同學們慶祝聚會,還是一個人喝著悶酒?〃
6月23日,高考成績公布了。
這天深夜,夏冰又發了一條微博,從微博內容上看,在發泄情緒,還能明顯看出喝了酒,似乎很不如意、很痛苦。
這條微博發出後過了半個多月,才被冬陽看到。這段時間,冬陽因為在學校上課,沒有機會上網。
7月中旬的一天,冬陽發現這條微博時,不禁心痛,她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消息,不希望夏冰難過,但終究是什麼使夏冰難過,冬陽一無所知,又不好意思主動問。
不過不用冬陽猜多久,很快一條消息就告訴了她答案。這天夏冰發了一條微博,是qq簽名同步過來的,內容是說他將要複讀一年,給自己鼓勁加油,還祝福許多即將上大學的同學平安,回頭再聚。
冬陽心裏更清楚了,很大可能是夏冰考得不好。隻是其中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考得不好,落榜;一種原本是考得不錯,上個二本大學沒問題,但自己要求和期望的太高,非得考上一本。
夏冰屬於那種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