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陷入回憶
“我叫謝一鳴,謝謝的謝,一鳴驚人去掉後兩字就是我的名字,歡迎你來考察我們這個行業。”謝一鳴說話的同時微笑地伸出右手。彭飛也禮貌地握手自我介紹說:“彭德懷的彭,飛黃騰達的飛。很高興認識你。”謝一鳴招呼眾人做下.又熱情地給他們倒了開水,幾句寒暄後這位女大學生開始了對彭飛的洗腦。無非就是樹榜樣,講某某人如何如何在這個行業裏走向成功,現在擁有多少產業;講某某以前在社會上多麼的人渣,來到這個行業後的脫變;講這個行業給社會和個人帶來的利益;都是些換湯不換藥的言辭不必細說。彭飛今天是參與討論了,但心裏還是有諸多疑惑。他不相信這天上掉下的餡餅,盡管今天表現的很好,但也未明確回應要加入。不知不覺又到了下午飯的時候,眾人離開了謝一鳴的住處了回了劉阿霞的家庭裏。用了晚飯——水煮白菜加米飯。劉阿霞覺得彭飛今天表現的不錯,主動參與了這個行業的討論。微笑著說:“弟呀,今天晚上有幾個老板要見你,好好的和他們聊聊。”
“啊?晚上還出去?算了,我今天累了,不想出去。”彭飛要把他這兩天對這個行業的了解晚上一個人靜下來好好的琢磨琢磨,平時都是聽他們說,根本沒有時間自己思考。
“哥,不讓你出去了,是他們過來見你。”彭強見哥哥態度有所好轉,便搭話道。
“我又不是動物園裏的熊貓,怎麼誰都要見呀?”
“哥,你沒來的時候,彭強見人都說起你,說你為了弟弟妹妹放棄了自己讀書的機會,自己打工供養妹妹弟弟上學,這麼年輕就在公司做了業務主管……”
趙虹的一席話,將彭飛帶回了過去: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在彭飛記事起,他們家的糧食從來沒有夠吃過,因為他們家五口人二畝地,每到揭不開鍋的時候總是親戚朋友家到處借糧食,這種日子持續到彭飛上初中,村裏人外出打工把3畝土地給了他們家種,這才解決了吃的問題。但這隻是解決了吃的問題,三個孩子的每個學期的兩三百學費就夠這個貧困的家庭折騰的了.教科書上封麵上“九年義務教育”,兒時的彭飛不知道到底是咋回事,隻是模糊聽人說一定要讀九年的書,不然是犯法的。那時他心裏就想為啥不讀書還犯法呢?這個“義務”是個啥意思?不懂事的彭飛曾因為沒有按時交納學費被老師趕出教室,回到家裏拿著教科書對著父親叫吼著說:“看到沒,九年義務教育,你不給我拿學費上學,你是犯法的。”彭飛父親在家排行老二,起名石頭,那個年代名字都很特別,什麼狗蛋、糞叉、抓鉤……傳說是名字越不好聽,越好養,活的也越好。父親沒讀過幾年書,他也弄不懂怎麼反駁兒子,他自然也想給兒子交齊學費,確實手頭拿不出來,剛剛賣了兩頭羊,東湊西湊的把二閨女、小兒子的學費交了,就差老大的了。但他也要拿出老子的威嚴來鎮壓兒子的叫囂,從腳上脫下鞋子上來就要打彭飛,一路追打著把他趕到學校,然後自己又低下頭去找老師給寬限些時間……,記憶中他的學費從來沒有按時的交納過,但三兄妹的學習成績都是班級裏都是前五名,每學期家裏的牆壁上都要新帖幾張“三好學生”的獎狀,這是全家的人最引以為傲的。那時父親總說隻要考上大學了,這個家就會好起來的,兄妹三人隻能用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彭飛讀中三,已經是十五六歲的小夥子了,以他那時的學習成績,考上縣裏重點高中是沒有問題的,這是老師和同學們公認的。但他不想再繼續讀下去了,他想為這個家庭減輕負擔,把讀書的機會留給兄妹。中招考試的時候他把文科盡全力的去答題,理科核算著及格就行的態度完成了答卷。是的,這樣做的目的,家裏問起的時候,他就可以說“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