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2002,買斷工齡 (1)(2 / 3)

蘇聯老大哥散架了;上大學不免費了,畢業也不包分配了;香港澳門回歸了,南方發生大洪水了;聽說中國越來越強了,可是大批工人卻下崗了。

這些,就是世紀末那十年的怪現狀。

也許有人會說,你這個人太矯情了,跟個老娘們似的,牢騷滿腹,典型的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這些年老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多了嘛。是的,這個我不否認,兩點我都不否認,第一,老百姓的日子的確好過了。第二,我的確像個老娘們了。可是問題是,第一,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些是應該的,社會在進步,生產力在提高,我們又付出了那麼多辛勤的勞動,沒有理由日子過得不好。第二,我像個娘們也屬正常,世紀末那十年,隨著年齡的增大和無休止的爭吵,我的精力和體力都在走下坡路,我的確變得越來越愛嘮嘮叨叨。這個時候,我們本應安安靜靜地生活,而不應該、也承受不起太大的折騰。我相信大部分這個年紀的人都是差不多的心態,不求轟轟烈烈,隻求隨遇而安。可惜我就像佛祖手心裏的孫悟空一樣,自以為到了天邊,卻沒能躲過佛手的輕輕一翻,這一翻把我拋到絕望的穀底,逼著我承受我這把年紀本不該承受的折騰。我隻是在陳述事實而已,離真正的牢騷還差得遠呢。

不錯,我說的就是這個,就像二十年前我們響應號召下鄉一樣,二十年後,我們再次響應號召下崗了。想想真是悲哀,據說美國曾經有“垮掉的一代”,那我們這一代人是不是應該被稱做“傻掉的一代”?

其實下崗早在1995年就開始了,當時國家對國有企業進行體製改革,讓企業走向市場,自負盈虧。為了減輕企業負擔,國家製定政策,讓大批國有企業職工“買斷工齡”,然後把他們推向社會自謀生路,這個叫做“下崗再就業”。買斷工齡是按照工作年限的,我們那兒是一年工齡折合310塊,以我為例,我的工齡從1990年算起,一共12年,總共給我發了3720塊“買斷工齡”費。

究竟有多少人下崗,我不知道,沒找到過確切的數字,但我們廠的情況我是知道的。我們廠在當地也算是國有大廠,在職職工一萬多人,退休的大概更多一些。從2002年底開始下崗,到2004年初,總共有大概八千多人再就業去了。而且最可笑的是,在所有的下崗職工中,廠級領導一個沒有,科級領導隻有三個,其他的全是一線工人。這就是領導們所謂的“改製”。

我就是這八千多人中的一個。

其實廠裏要讓職工下崗這回事兒早在2002年夏天我們就多少知道了一些。當時廠裏在搞全崗位綜合考評,據小道消息說從廠長書記到職工全都要參加考評,成績差的就得下崗。當時我的兩位老泰山都已經退休了,我早已沒了靠山,所以心裏頗有些緊張,倒不是緊張我過不了考評這一關,這個我有信心,因為我的焊工技術在廠裏是數一數二的,我隻是擔心我運氣差,從小到大這麼多年,隻要一有倒黴的事兒,我他媽的就沒躲過去過。

由於實在擔心自己的運氣,我專門去找了一次考評組的陳書記,陳書記看見我來很客氣,連說:“老趙來了,坐坐坐,喝水喝水。”

我坐下喝了一口水,開口問陳書記:“陳書記,聽說廠裏準備讓考評成績差的職工下崗,不知道有沒有這回事?”

“是誰告訴你的?”陳書記警惕地問。

“沒有,陳書記,就是廠裏的一些閑言碎語,都是猜測而已。”我尷尬地笑了笑說。

“嗯,老趙啊,既然你問起來,我也不瞞你,這次考評確實可以算做一個依據。你也知道,現在改革正在進一步深化,成果也是喜人的。但是國家遇到了一些困難,企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這就需要我們解放思想,轉變作風,不甩掉包袱,怎麼輕裝上路啊?是不是?我們這些工作多年的老職工應該有這個覺悟,能夠理解廠裏的難處,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