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番外一則(1 / 1)

番外2沈燁麟的自白書才見到她的時候她才是個五歲的小女孩,那時候是丞相夫人進宮拜見母後。母後一見到她就喜歡上了粉妝玉琢的她,拉過我的手讓我帶她一起去玩兒。

其實小時候我並沒有那麼喜歡她,她是個安靜的小女孩,話不多,總是靜靜地聽我說,偶爾說幾句卻總能一針見血。母後讚賞她穩重大氣,我卻覺得她老氣橫秋了些。

直到那一年旖旎入宮,我才覺得生活中多了一些色彩。她會圍著我哥哥哥哥的叫,也會偶爾做一些調皮的事情。在冷清的皇宮裏,能有這樣一個人,那時我覺得我真的是好生幸運。

在清筱十七歲那年,她生了一場大病,母後派去了太醫院最好的太醫去醫治,可回來回稟的時候卻也都是搖搖頭,說聽天由命。可後來也許真的是因為天神顯靈,清筱慢慢地竟然恢複了。從那之後她的命運發生了變化,我的命運也似乎隨著發生了變化。

在那以前清筱在我的記憶中是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孩,丞相打小就這一個女兒,一直都有先生教導。她熟讀曆史,可讀政通史卻也談不上。可就在她生病痊愈後,她整個人就像脫胎換骨一樣。

我仍然記得在桑川大軍壓境,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那陣子,她同我講過的那些話。

“怒發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燁麟隨手拿起我練的字念了出來。

“這是誰的詞?這靖康恥又是怎麼一回事兒?”

“這首詞,是以前我在一部書上讀到的。講的是一個叫做北宋的國家,在國家後期日漸沒落,而北方的由少數民族建立金國卻日漸強大。終於有一天,金國大軍揮師南下一路鋒芒如入無人之境連破北宋二十七州兵鋒直指宋都汴梁,北宋朝廷自皇帝到一般小吏都驚慌失措方寸大亂,不顧百姓的要求統統主張投降。靖康年間,金國俘虜了北宋的兩位皇帝以及後妃皇子等無數人回撤北方。這就被稱為‘靖康之恥’。

“後來南宋建立,出了一位有名的元帥嶽飛。紹興六年的時候,嶽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複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複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之勢。但此時的南宋皇帝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嶽飛立即班師,嶽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機,收複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誌向難以實現,於是就揮筆寫下了這首《滿江紅》。”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有‘加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誌固然是好的。但是,要想打勝仗,道、天、地、將、法,五者可是缺一不可。”

“道,天,地,將,法。剛剛平定了敖漢部的叛亂,百姓肯定對於再次出征諱莫如深,所以道不同,長途跋涉將士疲憊,天、地、將都不利。五者中有四者對我們都不利,冒然出征桑川不免有些魯莽。可如何才能避免這場戰亂呢?”

“遠交近攻。”

我仍然記得那晚翊坤宮冰涼的地板上映出的她的身影。我被怒火衝昏了頭腦,我打了她,我逼的她隻請去桑川和親。母後同我說完那些話後,我整個人已經呆若木雞。

母後無奈請丞相入宮,可紀丞相卻說他的這個女兒打小做出的決定不論是誰也很難改變。如果她真的打算去桑川和親,那必然就有她的理由,他做父親的也會尊重女兒的決定。那晚我去看她,想勸她收回心意。可她卻一把推開我的手,告訴我她心意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