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齊玄在潁川大開殺戒,有違天和!請陛下下旨召回,以律法懲處!”
“陛下!小小年紀就如此暴虐,若長成豈不是要荼毒大漢,請陛下明鑒!”
“陛下!臣以為齊玄不適合擔任南宮衛士令左都侯,都侯乃護衛皇宮之人,殺心不可取啊!”
“陛下!臣等請陛下斬齊玄,以平天下之怒!若陛下不肯,臣等則罷朝以請願!”
景帝翻看著眼前的竹簡,一封封一件件,看到一半景帝忽然起身將竹簡掃落在地,氣喘籲籲。
五銖侍立在一旁,不出一言,竇嬰站在下方,他並沒有參與這件事情。
陶青和陳嘉都分別找過他,但竇嬰拒絕了,拒絕此事的還有張歐和一幹中立的大臣。
罷朝的後果是嚴重的,若是處理不好,景帝將麵臨人生中最重要的汙點,縱使他沒有什麼錯。
在潁川郡水位退下之後,大軍就和朝廷恢複了聯係,景帝每次都是第一個看來自潁川的彙報。
不論是周圍郡縣的情報還是平陽的密報,都和大軍彙報的八九不離十,所以景帝並不認為齊玄做的有何不對。
殺的人是多了些,但這些人在災難麵前隻顧自家甚至違抗聖旨,該殺!
朝臣們之所以如此的反對,一是陶青和陳嘉,二是氏族。
景帝看到了這件事情氏族的影子,尤其是周宗祠。
他知道集靈台為何帶著秦惜匆匆離去,周宗祠的算盤打得啪啪的想,就看景帝要怎麼接了。
景帝很為難,要是順了大臣,齊玄的人頭應該是保不住了,除非蒼先生出麵接走。
但要是不順,真的任其罷朝嗎?
猶豫不決的景帝終於來到了東宮,劉武入宮的次數少了許多,這次的事情中間要是沒有他,景帝死活都不信。
竇太後享受著宮女的服侍,新鮮的糕點擺了滿滿一桌子。
“皇帝來了?”
“母後。”景帝坐了下來,揮退宮女太監,開門見山,“您已經聽說了吧,朝臣們要罷朝的事情。”
“聽說了,鬧得挺凶的。皇帝有主意了?”
“朕,還沒有想好。”、
“沒有想好就是不想殺玄兒是吧。”
景帝苦笑一聲,“母後您說呢?這件事情玄兒何錯?那些小家族囤積了大量的糧食,夠他們吃上幾輩子,在大災麵前居然拒絕開倉,朕又不是不給他們補償。一個個高喊著法不責眾,真的讓人恨得很。”
竇太後點點頭,那些人確實讓老太太覺得都過分了,任何威脅到大漢朝的事情老太太都不會允許的,這也是竇太後可愛的一點,文化不高,覺悟還是有的。
“玄兒殺得沒有錯,再說他領了虎符,如何賑災,如何統領都是他的事情,不就是殺得人多了些嗎,該殺總是要殺的。”
“話雖然這般說,母後,可是群臣要罷朝的事情該怎麼說?”
“不是還有沒有選擇罷朝的嗎?朝要正常上,皇帝,先皇說過皇帝和大臣是繩子的兩端,中間的彩頭是百姓,哪個能贏就看百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