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世界貨幣如美元、歐元、日元來說,少量地增發紙幣,同樣可以通過貨幣貶值的方式在全球範圍內聚集財富,把世界各國的財富慢慢聚集到它們國內。當然,這種做法如果不加限製,就會導致政府信用降低、貨幣製度崩潰,這在世界各國曆史上不乏先例。
通貨膨脹率:衡量貨幣貶值的程度
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指貨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是不同的經濟範疇,但兩者又有一定的聯係,通貨膨脹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物價上漲。
通貨膨脹率是貨幣超發部分與實際需要的貨幣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程度。經濟學上,通貨膨脹率=(現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基期物價水平。其中基期就是選定某年的物價水平作為一個參照,這樣就可以把其他各期的物價水平通過與基期水平做一對比,從而衡量現今的通貨膨脹水平。
20世紀70年代後,隨著浮動彙率取代了固定彙率,通貨膨脹對彙率變動的影響變得更為重要了。通貨膨脹意味著國內物價水平的上漲,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曆著通貨膨脹。由於物價是一國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通貨膨脹也就意味著該國貨幣代表的價值量下降。在國內外商品市場相互緊密聯係的情況下,一般而言,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彙市場上的供求關係發生影響,導致該國彙率波動。同時,一國貨幣對內價值的下降必定影響其對外價值,削弱該國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人們會因通貨膨脹而預期該國貨幣的彙率將趨於疲軟,把手中持有該國貨幣轉化為其他貨幣,從而導致彙價下跌。按照一價定律和購買力平價理論,當一國的通貨膨脹率高於另一國的通貨膨脹率時,則該國貨幣實際所代表的價值相對另一國貨幣在減少,該國貨幣彙率就會下降;反之,則會上升。例如,20世紀90年代之前,日元和前聯邦德國馬克彙率十分堅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這兩個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一直很低。而英國和意大利的通貨膨脹率經常高於其他西方國家的平均水平,故這兩國貨幣的彙率一下處於跌勢。
影響通貨膨脹率變化的三個重要指標如下。
1.生產者價格指數
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是衡量製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生產資料的價格變化狀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成本價格變化情況。
2.消費者價格指數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衡量的價格指數。它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3.零售物價指數
零售物價指數(RPI)是指以現金或信用卡形式支付的零售商品的價格指數。美國商務部每個月對全國範圍的零售商品抽樣調查,包括家具、電器、超級市場售賣品、醫藥等,不過各種服務業消費則不包括在內。
許多外彙市場分析人員十分注重考察零售物價指數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個人消費增加,便會導致零售物價上升,該指標持續地上升,將可能帶來通貨膨脹上升的壓力,令政府收緊貨幣供應,利率趨升為該國貨幣帶來利好的支持。因此,該指數向好,理論上亦利好於該國貨幣。
貨幣政策:調控經濟的杠杆
據初步統計,我國2008年上半年有6.7萬家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代表的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倒閉超過1萬家,有2/3的紡織企業麵臨重整。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現在,為什麼突然出現這麼多的企業倒閉?如此眾多的中小企業倒閉,其原因是很複雜的,有經濟大環境因素、企業自身的結構、市場優勝劣汰等諸多原因。但有一條原因不能否認,那就是我國的貨幣政策。
金融體係完整的國家都有中央銀行,廣義上說,中央銀行就是政府的銀行,在特殊時期采取必要措施,來保證貨幣政策的貫徹實施。英國的中央銀行是英格蘭銀行,美國的中央銀行是聯邦儲備體係,日本的中央銀行是日本銀行,而我國的中央銀行是中國人民銀行。
中央銀行在宗旨、職能、業務等方麵和一般的商業銀行有著很大的差別。可以說,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帶有管理和被管理性質的特殊關係。作為政府的銀行,中央銀行在國家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促進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有三樣製勝“法寶”:存款準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業務。
1.存款準備金率
作為追求最大利益的銀行家,明白存款是有需即付的,隻要顧客來提取自己的存款,銀行必須在第一時間支付,這就需要銀行有足夠的儲備,來滿足這種需求。銀行需要具備的這些儲備就叫做存款準備金。那麼存款準備金的數額是多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