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什麼是科普?科普給人的感覺就是程度膚淺,給一般外行的人看的,了解了解一下常識而已。所以這些年來,科普性文章,尤其是經濟學方麵的科普文章,有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
一段時間以來,經濟學方麵的科普文章對中國社會的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有好的影響,但也有很多消極影響。比較典型的就是對經濟學思想或者概念或者原理進行片麵的不負責任的解釋。從而對我們的生活甚至政策起了誤導作用。
真正的科普是很難寫的,其要求決計不亞於發表一篇有價值的論文。要把學術思想完整的介紹給一般人,保證不出現任何誤導,而且又要對一般人理解身邊的問題有實際用處,那便是比僅僅讓內行人看懂更要難多了。然而寫出真正的科普又是學術界的使命。因為知識如果僅僅被少數人壟斷,那麼它就隻能成為少數人的工具。隻要把它向大眾普及,才能成為維護公共利益的盾牌。同樣,一部粗製濫造的科普其危害性也遠遠大於一部專業書籍。因為專業書籍是專業人士閱讀,有什麼錯誤容易發覺。可是科普麵對的對象是非專業人士,對於專業內存在的某些錯誤或者紕漏,公眾很難一下子發覺,因而被公眾也全盤吸收。
因此科普作品的地位之重要,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在大學中流行有這樣一句話:“研究生可以教研究生,但是教本科生的,則應該是教授。”這說明學問之深,惟有爐火純青,方能舉重若輕。科普也是如此,非是專業大師,不可能寫出科普精品。
我不敢妄稱學術如何。唯一能保證的,是竭盡全力,不誤人子弟,讓人讀後感覺學到了真正的東西,就是本書的目的所在。
本書雖然是以童話風格所寫,但是所闡述的都是經濟學關鍵性的原理,和當代前沿的經濟學爭論熱點問題。作為作者,自然不好自賣自誇,但是無論對於經濟學的業餘愛好者,還是經濟學專業人員,看後都應該有不同於一般經濟學書籍的評價——當然我指的是思想方麵。
這本書是在當今經濟學若幹領域的激烈爭論中逐漸累積而成的。當時我是北大BBS經濟與社會版版主,為了吸引人氣,就堅持一天寫一篇經濟學童話。由於在版麵上的大都是經濟學的本科、碩士或者博士生,甚至有老師,我寫的文章又大都針對大家那幾天正在激烈討論的問題,所以讀者有相應的學術基礎,什麼社會背景大家也都了解。因此寫出來大家基本上還能看懂,覺得還算通俗。
這本書第一稿叫《狐狸夢》。但是有朋友認為,這個名字有個問題:專業搞經濟的人士,一看書名《狐狸夢》,認為是童話,所以不屑一讀。不是專業搞經濟的吧,因為缺少背景以及基礎知識的交代,在絳仙出場之前,可能還讀得比較過癮,但一到下棋闡述宏觀經濟一章,絳仙出場,就估計開始感到吃力了。為了讓讀者不翻開書的時候都知道此書講的是什麼。於是就改成了《打開經濟的大門》。當然,是不是真能達到“打開經濟的大門”的效果,恐怕隻有讀者讀了後才知道。
在此次出版中,我吸收朋友的意見。特別是本書每章的理論背景介紹,把書中各個問題產生的時代背景,理論淵源,爭論的內容以及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使人對經濟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問題的本身,而是在一個大的視野下來看待各種經濟問題。同時,書中的觀點多數是發人所未發,與時下抄襲成風的經濟學書籍不可同日而語。
把理論背景介紹與文章正文結合起來,我希望本書能達到這樣一種效果,那就是:專業人士走過,愛上它;非專業人士走過,也愛上它。
最後,我要深深的感謝左大培老師對我的支持。左老師在序言中給我的讚譽是我慚愧所不敢當的。但是的確,在寫這之類的書的時候,常常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要把經濟學的真正知識告訴中國的每一個人。也常常有一種責任感,去為經濟學經世濟民的使命添磚加瓦。我確信經濟學的目的是追求最廣大人民的福祉。
在這裏也感謝王樹飛、鄒贏、李柏鬆、喬洪波,他們為本書的出版給了我巨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