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我最喜愛的運動是爬山。爬山不僅富有詩意,而且充滿激情。你付出汗水,它還給你健康與快樂。這本博士論文的寫作,可謂是我有生以來最漫長、最艱難的一次“攀登”。和每一次爬山一樣,當我到達“頂峰”後,回望過去,才知道道路的曲折與坎坷。

2005年的秋天,我在美麗的沈陽第一次見到了我的博士生導師——遼寧省魯昕副省長。那一天,魯老師在政務異常繁忙的情況下,抽出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和我談博士生期間應該怎樣學習與研究。我記得非常清楚,開始談話的時間是上午十一點半左右,結束談話的時間約在下午一點左右,正好是魯老師午飯和午休的時間。此後,還有許多次與魯老師見麵的機會,幾乎也都是占用吃飯與休息時間。這一點,讓我們做學生的既感動,又愧疚。

正是在這一次談話過程中,魯老師向我提出了博士生學習與研究的目標:探索研究我國財政的現代化。這一命題的提出,源自於魯老師對國家命運與財政事業的長期關注和深入思考,具有極強的理論價值和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財政的現代化問題,是我國財政改革與發展的生命線,但限於我的學識與能力,窮三年之努力,也難以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在征得魯老師同意的前提下,我以績效預算信息論為題,寫作完成了我的博士論文。

績效預算是政府預算工作的核心,也是最先進、科學的管理模式的代表。但如何推進績效預算管理與改革,絕大多數研究成果都是側重於製度比較與經驗借鑒,很少有人從信息——政府預算管理的基礎性要素這一視角進行研究。可是,信息,太重要了。從一個人的生到死,從財政管理的收到支,從社會權力的行使到個人利益的兌現,等等,都與信息息息相關。可以說,離開了信息,我們將一事無成。所謂現代化的關鍵點究竟在哪裏,我認為在信息這裏找到了部分答案。

阿爾弗雷德·D·錢德勒認為,信息以前是今後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中一個幾乎看不見的組成部分——它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它非常普遍,幾乎無處不在。我深深知道,正是因為熟視無睹,我們才對信息如此陌生。唯有對信息熟悉起來,我們才能找到財政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和路徑。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後,我很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座“富礦高山”。

然而,在“爬山”的日子裏,我真切體會到“攀登”的艱險與困難。雖然在眾多師長親朋的幫助下,我終於可以越走越近,卻也隻能揭示其微小的“一角”。這本博士論文,僅僅是我個人的一點點努力,也是我對我國財政現代化研究的第一步,其中不乏疏漏或偏頗之處,但願意拋磚引玉,若是有更多的人關注與研究這一問題,相信我們可以取得更大的進步。

一本博士論文的形成,更像是一個“生命”的誕生,經曆了醞釀、萌生、發育直到“瓜熟蒂落”。它的“茁壯成長”,要歸功於老師、領導、家人、朋友的共同“澆灌”。在此,我要感謝魯昕老師,三年來,她的諄諄教誨對於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她對於自己工作與學習的要求之嚴格已近乎苛刻,為我樹立了工作的標尺和學習的榜樣;她對於財政經濟理論的深入理解與準確把握,為我注入了學習的動力和掃除了迷障;她對於社會經濟現實的精辟分析與獨到認識,為我打開了視野和指明了方向。魯老師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的世界,引領我成熟成長。

同時,我還要感謝張通老師,在張老師的指導下,我順利完成了碩士研究生的學業,為我隨後從事財政科研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碩士畢業以來,張老師仍舊非常關心我的工作與學習,在百忙之中,抽出大量時間與我交流,指導我開拓進取,激勵我勇於創新,扶助我融入實踐,促使我一生奮進。

此外,我還要感謝用友政務軟件有限公司王先臣總經理,王總對於財政信息化的真知灼見以及用友政務的諸多財政信息化實施案例給我了很大啟發與幫助;感謝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各級領導、金融研究室各位同仁、研究生部各位老師與同窗好友,為我的學習與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與重要的支持;感謝遼寧省政府劉嬌秘書、李鵬處長、田延處長在博士三年學習中給予我的無私幫助;感謝詹靜濤司長、賈康所長、王國華副校長、陳穗紅主任、張東明處長、趙全厚主任、趙大全博士為我提出了諸多指導性、建設性意見;感謝我的家人為我博士論文的寫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與氛圍。

最後,我要將此書獻給我的父親馬兆貞。父親高山般的愛,是我一生的依賴。可是,2007年5月1日,父親永遠地離我而去了。思念常伴清淚淌,悲痛陣陣斷肝腸。子欲養時親安在?不是故鄉是夢鄉。願父親在天堂安息!

馬洪範

2008年8月9日,北京定慧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