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討論(2 / 3)

陸部長就說“要是去長沙就太好了,可以住我家,長沙我有一處院子,已經許久沒有回去過了。”

徐永昌就說“慧慧也該回長沙看一看了吧?”

陸部長瞬間領會“對,過段時間慧慧也要回長沙,如果日本兵要是真的打到長沙,總該叫慧慧把家裏的東西兜搬來啊。”

於是陸美琪和徐永昌合謀,生生給孫文慧找了一個搬家的借口,要讓她和我去長沙。

我問陸部長“媽,你對周小青的案子有什麼看法?”

陸部長想了一下“文化界從一開始就是監督政府的,民國以來多有諷刺謾罵政府言論,形成巨大社會輿論,但是也明顯的促使政府改革,可以說利弊都有,現在是抗戰階段,政府的要求是穩,維穩被放在第一位,所以肯定會對文化界施壓,那麼周小青的案子就是文化界和政府的一個博弈,政府當然不願意輸。”

徐永昌也說“後方的穩定直接關係著抗戰的全局,所以,軍方是同意維穩的,甚至軍方更希望維穩,所以就會有對抗,這是難免的。”

我於是向兩位部長提問。

“媽,伯父,那你們說,周小青到底做錯了沒有?”

徐永昌沒有說話,陸美琪說。

“不存在對錯,隻存在時機與方法,強硬的和政府對抗必然引起政府的反擊,我個人對文化界是持包容態度的,但是政府方麵肯定是要對他們實行打壓的。”

我說“可是言論自由不應該被扼殺呀,你們看山西,完全沒有這種事情,政府負責宣傳正麵形象引導民眾,政府也包容異聲甚至支持,政府做錯了會公開表態,在其他地方被壓迫的文人卻可以在山西獲得尊重,閻主席致力於有政治,但政治不左右民眾的局麵,取得的效果很好啊,就從征兵說,憑著閻主席的名字,就可以很輕鬆的征集幾萬兵,而整個晉西南才幾十萬人,不到兩個月,晉軍征兵三萬,新軍打著閻主席的名字征兵兩萬,足以說明政策的成功。”

徐永昌本就是山西人,更在閻主席手下當過山西省主席,這一切,他太清楚不過,甚至很多政策就是出自他手。

他說“咱們山西政府實行的是實用主義,即以保證民眾利息為第一位,以此謀得民眾的支持,從一開始一直堅持到現在,二十年,在山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才有今日之局麵。別的不說,在治理地方上,閻主席的功績,舉國無出其右。”

陸部長也點頭同意“閻錫山的實用主義的確很成功,也很讓人羨慕,可是山西隻是一個省,八百萬人,而中國四萬萬同胞,地域太大,人口太多,又沒有統一的中央政府,所以導致無法實行統一的製度,而在中央控製區,又由於派係爭鬥,新舊勢力爭鬥導致政府工作不利,腐敗嚴重,製度不嚴,實施不到位,所以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歸根結底,攘外必先安內,國內不穩定,就什麼也做不了。”

哎,國家紛亂,民不聊生啊。

我說“如果能有一個統一的政府,該多好啊,大家一起選總統,必然會徹底的改變這個國家。”

陸部長說“相信我,會有那麼一天的,而且不會太遠,我覺的,有生之年一定等的到的。”

我又問“那你們對於抗日勝利失敗怎麼看?”

陸部長看向徐永昌“老徐,這武忠是要探咱們的底細,打仗的事情,就你來說吧。”

徐永昌麵色變的沉重。

“汪精衛你們都知道的,至少他們那一派是認為我們無法打贏的,最近汪精衛在國民黨裏鬧的很厲害,而且的確不少人認為我們會敗,如果照這個局勢發現下去,我們的確堅持不了太久,所以必須尋求援助,武漢會戰就是一場決戰,將直接決定中國局勢的走向,如果武漢會戰徹底失敗,日軍是有能力打到重慶的,如果武漢會戰能夠重創日軍,將日軍拖住,使它無力西進,保住重慶,那我們離還有一半的希望,爭取外援,整編部隊,對日反擊,這需要時間,更需要大量的消耗日軍,以軍事角度來說,我們雖然贏不了,但也能達到不被日軍徹底消滅的局麵,但是要以中國的力量打敗日本,怕是不可能了,還是需要外援,說到底能不能贏,就看有沒有人幫我們了,現在蘇聯已經開始援助,戰爭僵持,還是有可能的,所以不必太悲觀,國民黨中大多數意見是絕不投降的,軍方也是一樣,絕不投降。”

部長們的意見,代表著的不光是他們個人,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影響著這個國家。

“那國際局勢呢?”

徐永昌說“蘇聯和中國唇齒相依,厲害相關,日軍也曾進攻過蘇聯,所以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是必要的,而且現在大量的軍事援助已經開始,大量的人員也陸續到位,隻要日本對蘇聯有威脅,蘇聯就會對中國支持,但是蘇聯的援助說實話也不夠,而德國和日本是同盟國,已經停止了對我們的援助,英法美全在觀望,最有可能援助中國的隻有美國,法國麵臨著德國的壓力,並且法國現在實力也不如以前,不願意攪和遠東的事情,英國更是個隻為利息的國家,在國際社會上,從來沒有永恒的兄弟國家,隻有永恒的利益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