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金融危機的擴散與影響(1 / 2)

美國金融危機一方麵通過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途徑向其他國家擴散和轉嫁風險,另一方麵通過金融機構破產、信貸收縮、財富萎縮效應、需求下降等多種途徑影響其國內實體經濟。

(一)危機的擴散

雷達等認為,(1)美國的次貸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領域影響的邏輯順序應該是:房地產泡沫的破滅引發抵押貸款市場的危機和美國金融危機的全麵爆發;資產價格縮水和財富效應下降,促使高端商品和服務業部門的生產蕭條及失業增加,進而擴散影響到美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下降,進而使得美國的真實消費需求以及美國居民消費總量下降。(2)基於本次危機向實體經濟領域演變的邏輯順序,美國金融危機向全球經濟的傳導路徑首先是通過金融途徑向歐洲國家傳導,其次是通過貿易渠道向為美國提供高端商品的歐洲和亞洲的發達國家傳導,最後,隨著美國真實需求的下降,作為製造業大國的中國等產業鏈低端國家隨需求下降而日趨顯現。(3)以虛擬需求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既是美國新經濟以來的經濟增長方式,也是全球經濟失衡的根本原因。

張明等研究發現,次貸危機將通過各種渠道對消費、投資與出口造成衝擊,最終影響實體經濟增長。危機將通過貿易與資本流動渠道由美國傳遞至全球其他國家。從消費層麵看,財富縮水效應和信貸緊縮迫使美國居民調整此前“借債消費”的模式;從投資層麵看,通過托賓Q效應和金融加速機製擠壓了企業的融資,迫使企業調整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從進出口層麵看,發達國家實體經濟增速的下降將通過進口渠道影響發展中國家,進而發展中國家實體經濟增速的下降將通過進口渠道影響到原材料與能源出口國。國際短期資本從新興市場國家的流出可能衝擊後者的金融市場,進而拖累新興市場國家的實體經濟。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國際傳染性。李嘉嬴采用14個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2006至2008的彙率日數據,利用Granger檢驗以及VAR係統下的脈衝分析檢驗,美歐等發達國家作為世界主要經濟力量在這次危機中首先受到了衝擊,轉而在世界範圍內對其他國家產生了廣泛傳染。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在此次危急中的傳染麵較小。但拉美發展中國家巴西和墨西哥卻由於與美國在經濟貿易、政治文化以及地理位置上的緊密聯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較大傳染影響。英國、日本、韓國這三個彙率受影響範圍最廣的國家,同樣也是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傳染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達經濟體,美國和歐元國家在危機期對其他國家具有最廣泛的傳染性。一方麵是國際資本流動為美歐實施金融救援計劃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另一方麵是隨著美歐消費和進口需求減少,石油價格劇降,巨額的貿易逆差逐漸縮小,外部嚴重失衡問題得以緩解。無論從哪方麵來看,發展中國家不可避免地要為此付出代價。國際間接投資關係對傳染結果的解釋性較高於貿易關係的解釋性,但也無法完全解釋各國之間的傳染關係。

(二)危機對世界各國的影響

1.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