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花爺的傳說
花爺去世了。2017年三月十八,接到媽媽的電話,說花爺去世了,讓我務必趕回來。
花爺是我們的統稱,實名叫戴國軍,今年春節期間剛過完120歲的生日。是我們這邊最長壽的老人。因為酷愛養花,尤其愛養荷花,他家的小院子裏,幾十口大缸,外帶一個小池塘,都是荷花。所以大家都稱其為花爺。
更有人傳聞,他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物,聽老人們講,花爺是解放前來到的這裏,1946年,青島還屬於國民黨控製,當時的花爺就50歲了,來的時候帶著一位非常漂亮的三姨太。花了500塊大洋,買了嶗山腳下的一塊地,自己蓋起了宅院,那時候500塊大洋相當於現在的500萬。
本來他是我外公的朋友,比外公大20歲,外公是青島這邊老字號“萬香齋”的掌櫃,解放前的”萬香齋”好比是bj的“全聚德,”名氣大著呢。外公17歲就在那裏跑堂,解放後萬香齋歸公,外公就成了那裏的掌櫃。據說花爺經常去萬香齋吃飯,一來二去,跟花爺熟悉了,就喊他花爺,於是我們這裏不論大小,都統稱他為花爺。
我跟花爺不算很熟,隻記得小時候外公經常帶我去他家,逢年過節的去要壓歲錢,後來每年去一次,外公去世後。前些年還去拜年,再後來,我也忙,兩三年都見不上一次了。
接到電話,我連夜趕回家,畢竟外公臨終時候有過囑托,一定讓我們為花爺送終,我不知道外公和他什麼交情,但是老爺子畢竟給了我20多年的壓歲錢,就是前幾年去的時候,花爺還把他珍藏好多年的一些物件,包括一張虎皮大衣送給了我,說那是解放前東北一個軍長送他的。在我的印象裏,老人家似乎沒糊塗過,隻是愛講故事,講話慢條斯理,尤其對於解放前國民黨的一些事情了如指掌。
他經常講一些故事,比如,青島棧橋底下,當年國民黨翻建時候,曾經埋過一些金條在下麵,杭州西湖邊也有一個埋金條的點,甚至從南京到昆侖山,從東北到xc,都有金條。那時候我懷疑,他一定是故事大王,編故事的水平跟真的一樣。有些時候我甚至以為是真的。
花爺的葬禮居然如此盛大,更有從天南海北來了許多互不相幹的人士,這裏麵居然還有兩位80多歲的台灣來客。這是我沒想到的。老人孤獨一生,無兒無女,然而給他發喪的人超過500人。全村每家都出動了,每個家庭都派出一個代表,村長負責主持,剛一到,村長就囑咐我們所有人,都不要走,出殯後花爺有遺囑,關係到我們每個人。因為是喜葬,給花爺搞完出殯儀式,老村長招呼大家在村子中心集合,酒宴早已擺好,隻等大家就坐。
坐下之後我才慢慢知道花爺為何如此德高望重,村長用喇叭足足敘述了半個小時的花爺功德,從解放初到文革,從改革開放到現在,花爺給村裏每家都送過禮物。60年代初,花爺用自己家中的一對狀元瓶換了2頭母豬,一頭種豬,在國內最艱苦的三年,花爺每年都給大家送豬肉。文革開始後豬不讓養了,花爺又教給大家用嶗山裏的竹子編大魚簍,每戶每天都能從海邊網到一些魚蝦。保證溫飽。
後來改革開放,國家放開政策,花爺把自己家裏珍藏的九百枚袁大頭賣給了銀行,每戶都從花爺手裏拿到100塊,那個年代,豬肉才2毛一斤,好多村民利用這筆最初的投資,買漁船,辦農產,搞生意,做企業。很快發展成萬元戶。有幾個更是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漁業大戶和著名企業家。所以說花爺正是這個村真正的衣食父母。
重頭戲終於來了,當村長拿出花爺的遺囑,分配他的家產時候,全村都沸騰了。足足兩壇子的金銀珠寶,還有黃花梨的座椅,八仙桌,花爺真是一代傳說,財寶如此眾多。按照花爺的遺囑,村長點著名字,每家都上來一個人領取,好多名字都是代領,花爺的名單上好多老人已經去世,都是又後人代領。看著如此大的財富一點點被瓜分掉,我心裏好癢,又覺得可惜,這要是給一個人的話,那真是一夜暴富啊。慢慢的,財富已經分完,看著村民一個個笑逐顏開,我頓覺失落,看來這些東西與我無緣啊,也許我就是那些所謂的外人。包括遠道而來的眾多客人,臉上也沒了顏色。當眾多來客要起身時候,村長把大家又招呼下了。這裏也有一份遺囑,是給花爺的朋友的,如是大家又紛紛坐下。我也終於明白外公為何一定要我們參加花爺的葬禮了,心中不免有點竊喜,看來那些遠道而來的客人,也一定有著與我一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