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稅收——一個無法逃避的話題(2)(1 / 3)

再來看商品稅為主體的稅製結構,也是有利有弊。以商品稅為主體的稅製結構的突出優點首先體現在籌集財政收入上,無論是以增值稅為主體還是以周轉稅為主體,都有利於保證財政收入。商品稅因是轉嫁稅,征收阻力小,可以有效地防止減免稅,因此可以及時籌集到穩定可靠的財政收入。在促進經濟效率的提高上,商品稅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前述商品稅是轉嫁稅,但稅負轉嫁要真正實現,商品生產經營者必須依據市場需要生產高質量的商品,也就是說隻有其產品被社會所承認,稅負才能轉嫁出去。否則稅負隻有自己承擔,從而減少利潤。因此商品課稅對商品經營者具有一種激勵機製,可以促使其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從事經營活動,加強管理,降低成本,從而刺激微觀經濟主體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從稅收本身效率來看,商品稅稽征容易、管理簡單,征收費用低。在建立規範化增值稅製度下,增值稅的征收過程會形成納稅人之間互相監督、互相牽製的自動勾稽效應,便於管理。而全值商品稅因無需任何費用扣除,計征更為容易。

商品稅為主體的稅製結構的最大缺點就是不利於貫徹稅收的公平原則。商品稅是累進稅,即隨著納稅人收入的增加,稅額占其收入比重是下降的。通過采取單一稅率,對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同等征稅,會使賦稅能力強的人少納稅,而賦稅能力弱的人多納稅。商品稅稅種中,隻有對選擇性消費品征收的消費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貫徹公平原則。通過對不同類別消費品,即一般消費品和奢侈品設置高低不同的差別稅率可達到調節收入差距的作用。如果把累進的所得稅稱為殺富濟貧的話,那麼商品稅就有不分輕重一刀切的毛病,對經濟困難的納稅人而言,不免有落井下石之嫌。

正如政府機構改革一樣,在不同時期,有不同部門;不同時期,職能不同。我們的稅製結構,也不是已成不變的,而是因時而變,例如,國家正在醞釀適時出台燃油稅、社會保障稅等,也適應時代變化,暫停了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等。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稅製結構會一再調整,但不管怎樣調,往好的方向走,是可以肯定的。

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個稅

1.“雁過拔毛”——流轉稅

在一個以流轉稅為主要稅種的國家,“稅”被隱蔽在商品的價格之中,所以大多數人不知道自己買東西時實際也在“納稅”。家家戶戶每天用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水電氣,隻要不是偷來搶來的,同時就是在納稅。流轉稅是以商品流轉額和非商品流轉額為課稅對象的稅種。它的經濟前提是商品貨幣經濟,也就是說要有商品貨幣交換,要有流轉額的存在。也就是說,隻要存在交易,商品進行了流通,就必須繳納流轉稅。流轉稅的稅額一般是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不受商品成本高低的影響,納稅人隻要取得銷售收入就要納稅,因此它有利於國家及時穩妥地取得財政收入,有利於調節生產與消費。我國現行的流轉稅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

(1)增值稅

增值稅是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的增值額征收的一種間接稅。征收範圍包括所有的工業生產環節、商業批發和零售環節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勞務以及進口貨物。一輛汽車,從鐵礦石到鋼材到零件到裝配成型,每一個步驟都在增值,都要分別繳稅,繳稅是個很複雜的操作,需要專業人員,專用發票。

消費者購買一本書,向稅務機關繳納的便是增值稅,是從一張張紙張的生產開始,到作者一個個字寫到幾十萬字,到出版社運作使其增值,到書店銷售使之到了消費者手中,一層層增值,但每次稅率都固定,都是17%或13%,最終的書價裏包含的17%或13%便是向國家繳納的稅款。

增值稅於1954年產生於法國,它是法國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和財政需要,對原來征收的營業稅加以改進演變而成的。由於增值稅具有稅收負擔的合理性和征收管理的先進性,在法國取得成功一戶,各國政府相繼仿效,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發展稱為一個國際性稅種,據世界銀行的資料,現在有將近70個國家和地區實行了增值稅,從經濟發展狀況看,既有經濟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從社會製度看,既有資本主義國家,也有社會主義國家;從地域分布上看,既有歐洲國家,也有美洲、亞洲、非洲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