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和哈佛大學商學院被認為是美國最好的商學院。這兩所學院多次在美國權威雜誌的商學院排名中並列第一。哈佛商學院代表比較傳統的經營管理培訓,培養的是“西裝革履式”的大企業管理人才;而斯坦福商學院則更強調開創新科技新企業的“小企業精神”,培養的是“穿T恤衫”的新一代小企業家。光從學生人數來說,斯坦福商學院的規模要比哈佛商學院小得多,但是要從學生素質來說,在全美的730多個商學院中,沒有一所商學院的入學競爭有斯坦福商學院這樣激烈。幾年來,每年有5000到6000人申請進入斯坦福商學院,但是隻有360個幸運者能如願以償。從這個角度來說,斯坦福商學院是美國“身價”最高的商學院。

斯坦福商學院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因為它相信,商學院的畢業生應該從商學院的教育中至少受益20年。也就是說,他們不僅應該了解他們在畢業後會麵臨什麼樣的商業世界,也應該有足夠的才智來應付20年以後經過了變化的商業世界。斯坦福商學院在強調實際管理經驗的同時,也強調對經濟、金融、市場運轉等理論的長期性研究,研究成果也比其他一流商學院更多一些。過去幾十年來,這所商學院好幾位教授的研究成果,都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很多課程的內容都涉及如何創立高科技公司,如何在某個行業或大企業實行技術轉變,以及如何運用新技術來開發新產品等。為此,學校每年要從矽穀等地邀請很多企業高層管理人員來為學生授課,講述他們的實際經驗。而很多MBA學生在念書的時候,就參加過矽穀小公司的商業計劃、發展和管理,在沒有畢業時就和這些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聯係。

非常高的淘汰率也是斯坦福大學MBA專業聞名世界的原因之一。每年約有5000名申請者,最多的一年達到8000人,而錄取率隻有7%。教師是MBA教育中的一個關鍵因素。斯坦福商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包括自1990年起的3位諾貝爾獎得主,教師和學生的比例為1∶6。MBA並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碩士學位那麼簡單,它是一個係統而廣泛的專業。因此保證學生的多樣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麵。

斯坦福經濟學實際上也扮演著經濟學中的“矽穀”角色。在美國的名校裏,有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大師不足為奇,但經濟學獎占去一半的名校可說是絕無僅有。

今天,從白宮到華爾街,從經濟刺激政策到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取舍,從中美貿易差額到全球化之爭,從金融危機監管到經濟周期討論,都能聽到這些學者的聲音。斯坦福開創的行為經濟學更接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選擇的真實狀態,就算大腦處於“離線”狀態,你我一樣逃脫不了它的影響。通俗的魔鬼經濟學的見解和觀點征服了美國商業和大眾文化,數年來風靡世界;米爾頓·弗裏德曼加入斯坦福後,影響了後來獨霸江湖的大批新古典宏觀學派學者,斯坦福經濟學也一躍成為美國經濟學創新的大本營。

邁克爾·斯彭斯、阿莫斯·特沃斯基、肯尼斯·阿羅、喬治·斯蒂格勒、威廉·夏普、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盧卡斯、喬治·泰勒、羅伯特·霍爾、羅伯特·巴羅這些醒目的名字,已共同促成經濟學的突破性創新。這類始於斯坦福的思想、觀點、案例和推廣,構成了今天異彩紛呈的鮮活的經濟學世界。